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启思导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方清清

丘北县平寨乡中心学校

引言

情境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有更真实、生动的体验,从而有效理解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记忆,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通过“启思”,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的价值选择,“导行”将学生所思所想落实到行为活动中,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判断与选择,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代性。

一、启思导行理念下情境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1. 有助于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课程的现实关照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社会认知不断深化的时期,其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到网络伦理、集体规范、人际冲突等社会现象。“启思导行”倡导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情境化教学则提供了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生活情景的创设中产生情感共鸣、认知兴趣、与现实生活联系,让学生对道德、法纪规范产生敬畏。

2. 有助于实现“知- 情- 意- 行”一体化的育人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完成学生“知 - 情 - 行”的完整转化,而情境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思辨、移情与选择。“启思导行”在问题中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指导学生行动,让课堂成为化于心、形于行的桥梁。尤其是在模拟情境和角色体验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判断,完成从“知其然”到“所以然”的过渡。

二、启思导行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化教学策略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身边问题入手思考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校园人际交往、家庭责任、网络行为等作为资源,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发现、思考、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设问的答案具有开放性,承认差异,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例如,在教学“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启思导行”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喜、怒、哀、惧是个人的事情,可以随心表达;另一种则强调在表达情绪时要考虑周围人的感受。教师可创设类似的生活情境,如在公共场所情绪失控、在团队活动中情绪低落等,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验进行讨论。通过分组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立场表达观点,并思考情绪表达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在对比中认识到合理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2. 引入社会案例,构建具有教育意义的真实语境社会案例鲜活而具体,是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的素材。

教师要善于选择青少年犯罪案件、未成年人保护案件、社会公德案件等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的事件,让学生去揣摩案件背后当事人的想法,感受其中的道德规则与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制性约束力和方向性引领作用。通过对案件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件形成法律规则上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培养自我道德判断能力。

例如,在设计“人生当自强”主题课堂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启思导行”中的案例引入,先让学生阅读关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文字材料,理解“自强”的时代意义和个人价值,再选取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或社会上奋力拼搏、战胜逆境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心路历程与行动选择,思考支撑其走向成功的内在力量。通过小组讨论、观点交流,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自强精神。

3. 设置角色体验任务,推动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价值选择

角色体验是在情境中融入角色教学,通过模拟对话、小组演绎、情境建构等形式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体验角色道德选择的复杂性与法律决策的严肃性。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关怀他人,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通过这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意识,为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

例如,“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启思导行”中的阅读推荐环节,将《论语》《与妻书》《清贫》《雷锋日记》等作为角色体验的情境素材,让学生分别扮演书中的人物或现实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的典型人物。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需要站在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如面对家庭与国家利益冲突、面对物质诱惑与精神坚守、面对个人得失与集体利益等情境时应如何选择,从而体验道德判断与价值抉择的复杂性,在思维上加深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的理解。

结束语

“启思导行”理念与情境教学的融合是与时俱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引领。它让教学的情境化成为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落实责任的有效载体,今后教学需要不断加强情境资源的整合,加强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让“启思导行”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常态”,切实做到教书“启思”,育人“导行”。

参考文献

[1] 杨京儿 .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6(07);52+59 .

[2] 唐大燕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2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