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作者

王玉芹

诸城市实验小学 山东 潍坊 2622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生的压力之大,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应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感,采取有效策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一、故事引导,加深学生心理知识理解

新课标背景下,提倡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本。绘本是立足小学生抽象能力薄弱,所应运而生的学习载体之一。[1]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中,班主任可精选适龄的心理故事绘本,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合作讨论,进而在恰当的点拨中加深学生对绘本中心理故事的理解,为学生将故事中的经验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增添力量。

比如,在以“情绪认知”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班会活动中,班主任可将《我的情绪小怪兽》这一绘本,作为加深学生心理知识理解的学习内容。首先,班主任播放背景音乐,放松学生心灵。再通过PPT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绘本的封底与封面,引导学生快速浏览一边绘本,激发学生阅读绘本故事的兴趣。然后,班主任为学生提供精读绘本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不同颜色的小怪兽所代表的情绪。之后,班主任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情绪小怪兽,可以是喜欢的小怪兽,也可以是讨厌的小怪兽,旨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不同的情绪。最后,班主任对学生强调学会自我管理自己情绪的重要性,让学生谈一谈这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的收获。由此一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采取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情绪管理”的心理知识,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参与其中,内化了心理知识,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情绪的能力。

二、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素质教育影响下,寓教于乐的方式被认可的程度不断提升。小学班主任应了解到游戏是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形式之一,从而设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游戏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相应指导,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进步与成长,实现预期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比如,在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中,班主任可结合体育课程中的“两人三足”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导入阶段,班主任选择一名学生,示范区分内侧脚和外侧脚,并讲解。又基于对学生初始默契度不高的考虑,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听口令进行无绷带联系,熟悉规则。然后,班主任为学生分发绷带,让学生尝试用绷带两人三足走。在学生游戏过程中,班主任反复强调要注重喊节奏,按照节奏走,并且用内侧先走。最后,班主任评价学生,这次游戏不仅是发展大家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精神。这样,通过游戏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参与情感,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心理成就体验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发展,教育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生活发展的自信心。[2] 小学班主任应认识到自信心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设计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以求学生汲取相应的良好心理品质,提升心理素养。

比如,在以“培养学生耐心和信心”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中,班主任可采取拼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获得耐心和自信。导入阶段,班主任本着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为学生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拼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简单拼图,尝试自主完成中等拼图,合作完成难度拼图。班主任巡视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学生完成简单拼图的效率极高,脸上洋溢着自信。很快进入到中等拼图的尝试中,部分学生完成效率依然很高,但也有部分学生逐渐丧失了信心,也失去了耐心。班主任适当指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获得耐心。最后,班主任安排学生合作完成难度拼图,互相提供拼图思路,在思维碰撞中获得理想的心理成就体验。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耐心和细心,也懂得了听取他人建议,合作互助的意义,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因此,班主任当立足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和创新更多如以上可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自主了解心理知识,获得心理健康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成就体验,充分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丽芳 .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3):137-139.

[2] 胥海英 .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信息与电脑 ,2025,37(03):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