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学科特点 凸显素养立

作者

徐晓微

永嘉县桥头镇中学

摘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浙江省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教学中探索了基于素养意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在日常科学教学中,老师要对现阶段的科学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采用科学方法教育提高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科学;学科特点;素养立意;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语

君子深造之以德,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

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同学们科学学科中所涉及到的定理公式,还要教会同学们对于科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不仅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素养立意”。

一\精准把握意义,能力全面提升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仅仅通过课本知识的讲解,有些科学原理学生是无法理解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科学是一门陌生的学科,尽管小学有过接触,但初中学习方法的传授远远大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所以老师要充分了解科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科学方法的要求,根据学生们对于科学的理解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打造高质量的科学课堂,采取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们逐步掌握科学知识与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因此,科学方法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学习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1]。

二、调查分析问题,现状了然于胸

(一)学生层面

1. 一知半解,理解能力缺失

学生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绝大部分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科学课堂教学中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基本上都只能对知识点进行初步了解,并没有深度的剖析与挖掘,也没有充分思考和消化知识点。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掌握比较快,有些学生掌握比较慢,一知半解的学生只能不断地记笔记,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点,缺乏对课堂知识的思考、消化。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不佳,容易走神等现象。

2.抱着书本,生活实例欠缺

众所周知,科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较强。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只关注课本知识,以课本为主,缺乏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无法进行举一反三。比如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只知道醋可以去除水壶中的水垢、肥皂可以清洗衣服,但是对于其中的效果和原理却无从而知,不知道从何下手去解答这些问题。这些学生只关心课本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实际案例的分析,导致学生们对于科学学习只停留在了表面,没有真正的掌握学科知识。

(二)教师层面

1.传统教学为主 多样化模式缺失

初中科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本质的起步阶段,所以这个时期打好科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快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然而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虽然新课标要求多样化模式教学,但是很多科学教学模式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多数科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是按照自身教学积累的经验以及从学生们易懂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按部就班的进行科学教学,教学过程中缺乏科学方法教育,缺乏课堂创新,对科学方法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更没有过有关于科学方法教育的学习培训,而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学校也没有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对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还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们失去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理论教学为主 实践性操作缺失

部分科学老师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才真正开始接触科学学习,所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老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理论教学,而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学好理论基础,只要学好理论知识,熟记理论知识,那么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往往就忽略了科学实践教学。因此,在科学课堂中,老师讲课基本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求同学们熟记理论知识,对于所涉及到的科学实验,老师认为就是在耽误课堂教学进度,从来不在课堂中展示,更不会开展科学实验课,导致学生们缺乏实验操作,遇到类似的问题,只能照搬书本知识,从而限制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2]。

(三)结合课外  达到举一反三效果

科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没有进行系统的科学学习的时候,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例如,馒头是由于面团发酵而制成的,在发酵过程中又会产生乳酸,这时候就需要加入碱与其发生反应来中和乳酸。但是这些知识如果没有课外实例,仅仅靠课本知识是无法得出这些结论的。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利用科学方法教育进行教学,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同学们分析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实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老师在进行《燃烧与灭火》教学时,可以先点燃酒精灯,然后提问同学们酒精灯燃烧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记忆。随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来灭酒精灯并且说出理由。这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例举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灭火方式,分析其灭火原理。

这样的情境设计教学,不仅让同学们加深了对燃烧条件以及灭火知识的理解,也掌握了生活中的灭火方式,更是丰富了同学们的科学知识。而科学老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对于科学的学习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也来源于生活,不仅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引导同学们将科学知识生活化。

科学老师在科学课堂中,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利用科学学科的优势,结合科学方法教育的标准,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同学们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提高老师自身的科学研究素养,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在科学学科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为培养全方面素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崔美红.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12):P.1-2.

[2] 王树栋. 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 甘肃教育, 2019, No.640(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