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高中历史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

作者

王影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高级中学 463000

摘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被纳入了新的课程改革,这也成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核心观点。这种观点强调了对学生的重视,并且以促进他们的整体成长为首要的教育目的。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且高效的历史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唯有持续付出与探索,我们的学生才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活力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我国当代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重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认识和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就必须有效依托课堂教学,着力打造活力课堂,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活力课堂的理由

高中历史教学构建活力课堂,主要是基于两个理由。

第一,调节学生学习心理。高中学生相比于初中生、小学生,他们有了较明确的学习观、发展观,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能够自觉、主动、自律地学习。但是,高中生面临着其人生成长中第一次重要的“大考”——高考。心理压力非常大,负面情绪比较突出,而且学习节奏紧张、学习形式沉闷单调,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变得非常低。通过活力课堂,可以帮助学生解压、调节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使之更主动积极,而且思维的敏捷性、专注度也能提升,从而提升单位时间效率、保持其旺盛的学习精力和发展动能。

第二,教育目标指向素养。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理念和要求。而历史核心素养是什么?就是指学生学习和实践历史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可以看出,核心素养教育的内涵,与活力课堂的第二层含义完全吻合。所以,构建学力课堂,是有效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实践途径和教学模式。

二、构建活力课堂的策略

如何构建高中历史活力课堂,在策略上其实就是从其两层含义上去着手。

(一)采用多种激活方法

1. 比赛和展示

竞争意识和展示自我的欲望,每个人都有。这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高中学生也一样,在学习比赛和展示自己才华、学识、能力的平台上,他们往往就表现得思想活跃、精力集中、积极进取。比如在学习“三国到隋唐的文化”时,教师说“这个历史阶段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充分体现了多种哲学、宗教、思想,多种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请大家以接龙的方式说一说,你知道或你听说过哪些这个时间段的思想流派、宗教类别、文学经典及文化代表人物等,我们看看,谁知道的多,谁的历史文化知识最丰富”。这样,课堂马上变得“人声鼎沸”——这种展示知识储备量的方法,在小学、初中阶段不容易操作,而高中没问题,因为高中生有较宽的知识视野和更多  的知识储备。

2. 体验和操作

长期单调地听、记、抄、背,使学生身心俱疲。所以,有时候让学生先把手里的笔放下来,让大脑和身体都放松一下,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调整。但既然是历史学习,也不能完全给学生“放假”,因而,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轻松、活泼的体验或操作活动。比如在学习“诸侯纷争”的时候,教师问学生“大家在史籍或历史小说、文学中经常看到、听到各种武器的名字,诸如矛、盾、戈、戟、锤、枪等等。你还听说过哪些?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怎么制作、用什么材料制作,在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吗?”然后,教师让学生用折纸手工、绘画或木板雕刻等方法把其自己了解的古代武器表现出来。这样,学生既较系统地了解了古代武器文化,又使身心得到了充分放松——让学生了解武器,并没有脱离历史学习。因为武器是重要的史证材料,可以综合体现出特定时期的文化、科技、手工、冶金等历史信息。

(二)采用生为主体形式

1. 增加活动型作业

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途径,是活力课堂发挥素养培养作用的关键。而学生进行有效历史自主学习,是有一定条件需求的。首先,是他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经验的积累,才能进行独立的历史思考和分析。所以,教师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拓展历史视野、积累历史知识。在方法上,一是增加一些活动型的作业,另一个是下面要谈的组织拓展性阅读。

活动型作业,就是让学生结合乡土资源、身边环境进行一些实地、实景的历史调查、观察活动。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时,利用高中生父母、祖辈正是改革开放的全程见证者身份,教师安排学生回家去调查,“问一问,聊一聊,请父母、爷爷奶奶说一说他们小时候、年经时候学习、生活、工作的往事”“找一找,家里有没有父母小时候、爷爷奶奶年轻时使用过的老物件,比如粮票、带奖字的杯子、收音机、录音机等等,感受一下历史、想象一下改革初期的中国”。这样,回到课堂,再去阅读教材,他们才能深刻、感性地领悟到什么叫“伟大成就”。

2. 引导拓展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也是为了积累和拓展学生历史视野,从而为其有效独立解析历史创造条件。因为高中学生的生活圈子仍然比较小,其真正接触历史,其实仅限于家乡。家乡的材料虽然真实感性,但历史信息的涵盖面太过于狭窄。因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是增加其积累和拓宽视野的主要渠道。比如,在学习“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时,教材中提到“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但教材并没有提供更多资料,这样,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这两个思想家分别对中国、西方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所以,教师让学生利用网络自己去搜集两位思想家的相关史料,从思想核心、著述及活动、对当时及后代的影响等几个角度去展开拓展阅读。为其探究和解析人物、历史文化打下基础。

3. 组织思辨性学习

前面两个策略,都是在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但,要使活力课堂能够发挥素养培养作用,仅靠阅读、积累是不够的。比如训练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建立家国情怀等,都需要学生自己经历实证、解释、理解等过程。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体验、阅读,这其实与记忆型学习没有太大区别。因而,活力课堂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据史料证实,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中西方几乎都集中在了15、16世纪,而我国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要比西方著名的航海事件要早几十年到一百年。那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那为什么中国没有率先通过贸易和殖民成为世界的霸主,反而是晚一些的西方国家逐渐雄霸世界?”教师不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让学生分组交流、辨析,调动自己的历史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辨析、自己去找答案。这样,在自主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素养才能得到构建和发展。也就是使其自己拥有了自主学习成长的“活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课标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再加上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形态单调枯燥,容易身心疲倦,这样,就产生了构建活力课堂的客观需求。构建高中历史活力课堂,教师可从两个角度着手施策,一是用调节学生的心理,二是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调节心理的方法有比赛、展示、体验、操作等;培养素养,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雯. 高中历史教学中活力课堂的呈现——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J]. 美化生活, 2021(8):0092-0093.

[2] 祁晓霞. 创设情境,构建富有活力的高中历史课堂[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2(12):2.

[3] 杨志万. 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打造高中历史魅力课堂[J]. 亚太教育, 2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