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生成
王华英
江西上饶市鄱阳县田畈街镇发扬初级小学 江西 上饶 333105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现阶段,在新课标的提出与落实,当前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艺术课程也逐渐走出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忽视的困境。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抓住美术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内容,挖掘美术课程价值,并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开展美术课堂设计。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生成的策略可以从这四方面实施:转换师生角色,树立学生为“美”的主导者;开展情境教学,营造“美”境深度体验感受;有效进行实践练习,引领学生探究“美”的奥秘,合理拓展打开视野,为学生打开“美”的世界窗。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生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教师摒弃传统单一的绘画技能传授,以更多角度重新审视美术教学,结合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在学生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适当调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的比重,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机制,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拓宽学生美术学科学习维度,全面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问题现状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推出,美术课程在当下的教育时代中也越来越重要,小学美术教师也逐渐开始有意识地优化美术课程作业。但是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以及客观因素影响,当前的小学美术作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现状。首先来说美术作业的形式枯燥,单一内容较为局限,学生完成积极性不高,很难为学生的美术课程进行结构完善以及知识巩固。作业内容的局限性也限制了美术学科的延展,使得整体小学美术课程深度受到影响。当前,小学美术作业与学生的生活距离也较远,很难将一些美术技能以及美术意识落实在学生的生活态度之上,导致美术作业流于基础形式,无法助力学生真正的艺术审美形成。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在对待美术作业的态度上也存在很大问题,教师不够注重作业具体内容设计,学生在作业完成以及重视程度上也存在缺陷。同时,家庭的辅助也存在一些问题,家长对于孩子在艺术课程中的作业完成也很少起到监督以及辅助性作用,甚至会产生逆向引导。以上这些现状是当前小学美术作业的具体困境表现,也是亟待教师解决的主要问题。
2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生成的策略
2.1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评价可以直接反应个体的审美价值取向,是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体现之一。因此,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符合主流价值观。而想要达到这一点,也要求教师可以切实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在课堂环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展现自身的审美认识,引导他们秉承自身内心世界做出真实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做出评价以后,可以带领他们进行探索与分析,相互交流评价观点与经验,拓宽学生的审美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
例如,在小学美术五年级“家乡的古建筑”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当地现存的古建筑,观察古建筑的特点,形成对古建筑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古建筑,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古建筑的异同。比如,窑洞类古建筑依山而建,自然气息浓厚;傣族竹楼融入了民族建筑特点,在空间布局和艺术造型方面都极具特色。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古建筑艺术的认知水平,能够立足于民俗风情和时代背景,分析古建筑的艺术特点,把握审美评价的要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面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古建筑作品,最好是当地知名的古建筑,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结合自身对古建筑绘画艺术的认知水平,以及古建筑实物与绘画作品的对比结果,进行古建筑绘画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自由表达内心的艺术感知。
2.2创设趣味情境
在教学方案实施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辅助道具,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美术信息,以生动的静态、动态图像和音乐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冲击,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为了增加美术学习的趣味性,教师适时布设一些生活观察任务,要求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地参观画展,或观察不同职业、不同状况下人的表情、动作、神态等,为美术作品创作提供灵感来源。
在教学“走进春天”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播放儿歌《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描述歌曲所表达的心情,随即展示春天的风景、耕种、放风筝、春游、种树等图片,带领学生回忆春天的样子,并组织绘画比赛活动,要求学生画出心中春天的样子,看谁画的构图更好、色彩更能突出春天的特点。学生听说要画一幅春天的图,能够快速进入绘制状态,因为学生有关于春季的生活经验积累,自然能够回忆在春季进行的各种活动场景。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绘制表现,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技术指导。在学生完成作品绘制后,教师筛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邀请学生上台介绍创作经历。学生能够积极回馈,从构图、色彩、主题等方面分析发言。教师适当放手,给予学生一定创作自由,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激活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介绍作品的经历,同样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使其在提升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重视起美术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也应当结合起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将其融入当前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转换师生角色、开展情境教学、进行有效实践练习、合理拓展打开视野这四方面,全方位构建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本文通过对现状与意义的分析,并结合实践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的打造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娟.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纸艺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2022(09):77-78.
[2]罗晴.美术核心素养下“双基”教育在乌鲁木齐市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21.
[3]王传俊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中新媒材的应用研究 [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