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改进研究

作者

曾丹

奉节县公平镇公平小学 重庆市 404615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阅读体验,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缓慢,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

1 情境创设激兴趣,阅读体验焕新彩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动倾向于形象化,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凝聚他们的注意力,点燃对阅读材料的兴趣点,推动其更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这种情境创设方式被广泛认为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能的关键策略之一。课堂上,教师可采取多种途径实现情境的构建。借助多媒体资源是一种常见方法,例如播放与课文主题关联的动画片段、视频资料或声音素材。当教学内容涉及自然景观描写时,呈现一段展现相关自然风光的影像,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地体验大自然的吸引力,从而加深对课文中景物描绘部分的把握。角色扮演同样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亲自担任课文中的特定人物,通过行动和语言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与具体经历。在童话故事的学习过程中,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故事里的不同人物进行演绎,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文本情节和人物的认知,同时也为其语言组织和即兴表现能力提供了锻炼平台。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结是另一重要维度。讲授与节日相关的课文时,鼓励学生分享个人在节日期间的真实经历和内在情感,使阅读活动更贴近其日常生活,有助于唤起更强烈的共鸣感。在这样营造出的轻松、积极氛围里进行阅读,学生不再觉得文本解读是枯燥的负担,转而视其为充满趣味和探索可能的活动。这种正向的阅读体验能有效培养他们对阅读活动的持续热情,促使其更愿意自发投入阅读实践,进而整体上增强阅读教学的成效。情境创设的价值还体现在它能够协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涵,将相对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脑海中可感知的具体意象。这种转化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领悟层次,对于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为后续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了必要基础。

2 问题引导启思维,深度阅读促成长

思考行为常由疑问引发,阅读课堂中巧妙设问可驱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展其思维品质,达成深度阅读目标。设计教学问题时,针对性原则不可或缺,即强调问题需紧扣课文核心与理解障碍点,引导学生触及文章实质。比如处理写人文章,询问“作者选取哪些事件展现人物内在品质?”或“这些事件传递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能有效辅助学生把握主旨与形象。层次性同样关键,它要求问题设置由表及里、逐步深化。不妨从字词解析、句子剖析开始,过渡至段落大意的提炼,最终指向主题探究与延伸拓展。以说明文教学为例,初始设问“文章涉及哪些具体对象?”,继而追问“作者安排介绍这些对象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最后探讨“从该说明文里识别出哪些说明手段?这些手段各自起到何种作用?”。如此阶梯式提问链,能系统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课文,锻炼逻辑思维。不仅如此,课堂应预留充分时空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对文本存有困惑时,教师应给予明确支持,引导其通过自主阅读、同伴讨论寻找解答路径。这种鼓励发问、自主探究的模式,能激活思维潜能,培育创新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角色发生转变,从被动接收者转向主动思考者与探索者。其思考、求解疑问的过程,深化了对文本的把握,提升了阅读理解水平,实现了深度阅读目标。此思维训练过程,亦有助于发展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提升核心素养,为持续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3 多元评价促反思,阅读提升有方向

评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充当关键环节,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自身阅读状况,既看到长处又发现短板,最终推动反思并指明阅读提升路径。传统阅读教学的评价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显得单一,主要聚焦于学生阅读结果比如考试成绩或作业完成状况,却忽略了阅读过程的评价。这种单一评价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变得必要,需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等方式。教师评价应侧重鼓励与引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更要留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诸如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细节。当学生表现出积极态度或提出独特见解时,教师应即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委婉指正并提供具体建议指导,协助学生改进。学生自评促使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发现内在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设定阅读目标与计划,在阅读过程中定期总结反思自身阅读情况,例如是否完成阅读任务、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有何收获或不足等。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提升自我管理与提升能力。学生互评则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小组阅读活动中,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阅读表现,包括朗读流畅性、理解准确性以及观点新颖性等元素。互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身阅读状况,学习他人优点,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经由多元评价,学生能客观全面地认知自身阅读状况,明确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这一反思改进过程推动学生不断调整阅读策略与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与质量,实现阅读能力的持续进步,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稳固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这些对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让阅读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共同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享受阅读的乐趣,收获知识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汪志敏 . 小学语文智慧阅读课堂数字化教学策略研究 [J]. 华夏教师 , 2025,(17): 99-101.

[2] 李懿洋 . 思辨阅读点亮课堂: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J]. 嘉应文学 , 2025,(11): 161-163.

[3] 谢欢 . 浅谈小学语文“ 1+X ”文本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5,(05): 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