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布资源在幼儿园科学区中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李清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幼儿园 江苏 苏州 215228

摘要: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科学区是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规划后创设的一个可以供幼儿自由进行观察、探索、实验、操作的空间。幼儿在科学区活动中,就好像自己化身为真正的科学家,去实实在在地“做”科学,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新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到“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基于此,本文对本土地域产业的“根”系教育资源“布”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科学区 布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布资源作为一种低结构材料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各季的服饰、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都离不开布的身影。而我园地处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中国第一布市盛泽,布资源的种类更是丰富。借地域产业的资源优势,丰富幼儿园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在开发与利用中,促进幼儿进行自主探究、自我观察、同伴合作以及学习成长。

一、布资源在幼儿园科学区中开发与利用的实施路径

(一)“布”同凡响——以布资源优化幼儿园科学区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1]物质环境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因素,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布作为我园本土的优秀文化资源,教师在科学区环境创设中要重视“布文化”的价值,最终使其成为一种潜在支持,一种的隐性课程。

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在科学区的实验场所中添加适当的布元素。例如在幼儿开展有关水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防水布作为幼儿操作桌的桌布,让幼儿感受防水布的特性;还可以为幼儿在科学区的板凳上准备布艺坐垫,让幼儿感受布艺的舒适和柔软。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布艺画或者布艺玩具,装扮幼儿的科学区,例如在书架上放一个常见的“布艺小老虎”,以生动的外形和艳丽的色彩唤醒幼儿的生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对布资源的探究兴趣。此外,还可设置专门的一个布陈列柜,摆放各种各样材质和功能的布,引导幼儿利用触摸、观察等多元方法,自主感知其纹理、质地、重量、色泽等特性,激发孩子们对布的探索欲望,进而感受布资源的丰富魅力。

(二)出其“布”意——以布资源深化幼儿园科学区的材料投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区活动中,教师应立足于幼儿的自主探究,将多样化的布资源作为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进而支持幼儿对一种或一类材料进行持续性探索和研究。

布资源种类丰富,材料多样。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布资源的原材料,将其划分为棉布、化纤布、麻布、毛纺布、丝绸、混纺织物等,随后将这些多元化的材料投放到科学区,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以及胶棒摩擦等科学实验,探究出不同种类布的纹理、结构、摩擦力等不同特性。同样还可以将布按照其功能性加以分类和投放,可投放功能性面料及特殊科技面料,让幼儿在吸水实验和遮光实验中,探究出布料的吸水性、防水性、遮光性以及反光性等不同特点。最后还可以按布的织造方式划分,可投放相关布资源供幼儿探究布的韧性、抗震性等。以多类别的布资源作为实验载体,借助科学化的探究实验引领幼儿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三)与众“布”同——以布资源强化幼儿园科学区的文化内涵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科学实践精神,更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产业文化的底蕴[2]。布资源作为承载地域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无论是纺织技术还是扎染工艺;无论是绣花技巧还是印染方法,其中都蕴含着当地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将科学区与班级其他区域进行活动间的联结,借助“一块布”的蝶变,让科学区更加鲜活灵动。例如教师可以从布的加工工艺入手,让幼儿在文化底蕴浓郁的加工技法中,感受传统布艺加工的文化魅力。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多种多样的加工技巧,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坯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织布、混合工艺布等,为幼儿的多彩加工技术提供可行材料。随后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实践,开展蜡染、扎染等活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过人智慧以及传统布艺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样教师还可以为幼儿设置探究性实验,例如并展水油分离、染色、重复性花纹等,让幼儿在充满挑战性和科学性的实验活动中,深入探究布艺加工方法,发展幼儿思维并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

二、结语

幼儿是科学区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广大学前教师需要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科学区域。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优秀的本土资源,利用布资源的形式多样化实现科学区的环境创设;利用布资源的种类繁多性实现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利用布资源的文化渗透性实现科学区的文化传承,进而落实幼儿园科学区的创新与开发。只有革新科学区的实际建设,才能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愿意并自发地投入到科学区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潜力,最终使得幼儿园科学区在幼儿的学习探索和生活实践中搭建起有效桥梁。

参考文献

[1]刘颖秋.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J].幼儿教学研究.2020.17(5):19-19.

[2]翁娜.以布艺活动支持幼儿的创意思考[J].教育探究.2019.4(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