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策略初探
童静梅
浙江省义乌市西江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板块的内容不可或缺。古诗词有语言美、音律美、节奏美,具有深厚的教学意义。在双减背景的核心素养视角下,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在诵读中叩响诗词大门;优化语言赏析,渐入诗词之境;斟酌用词,体会意境;整合技术,促思学文;练习诵读,演绎画面。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练、优美,富有很强的语言美、音律美和节奏美,或婉约、或豪放,诗词中有景,诗词中有画,诗词中有情。故而,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价值更是深厚。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诗词中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感受、学会表达。
一、以读促学,轻扣诗词之门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诵读历来是我们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它的重要性,朱熹的《训学斋规》已言明:“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
1.抓易错词,预学提效
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字逐句地讲解,学生听得无趣,学习效果收效甚微。我们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读为本。学生能接住拼音认读,学伴评议,并按照师生共同指定的标准评星级。
2.范读熏陶,入情提效
一些诗词背景学生不为所知,与我们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除了补充必要的背景资料外,更要有教师及时地范读,帮助孩子把握好诵读的节奏,感受诗词的音律美、节奏美、意境美,让孩子收到熏陶后,与伙伴共读,分男女读、挑战读,在各种趣读中感受诗词优美的意境。
二、品析语言,渐入意境
统编版教材的古诗词古诗词古诗词1.1.论文古诗词古诗词古诗词古诗词古诗词古诗词中1.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在古诗词在古诗词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诗中藏了涵盖诗意境的字词,以及含义丰富的词语,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发掘,深入理解,促进对诗词意境的涵泳。
1.关注一语双关现象。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香炉”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我主要用以下几种赏析诗的语言:咀嚼字词,理解意境。
2.抓住诗词的文眼。如“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理解“生”的本义是“醉酒”,而在此诗句中“醉” ,真的是喝醉酒吗?学生有的说陶醉于美景,有的说陶醉于大二、中儿的勤劳,还有点说陶醉于小二的顽皮可爱,陶醉于生活在乡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中。对这首词的意境;已经了然于心。
三、巧用技术,促思学文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多媒体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方式,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针对小学生思维模式和年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让以眼、手、耳多感官参与诗文学习,优化古诗词教学。
1.将抽象的教学难点具象化 要尽可能利用他们的形象思维优势,通过观察、言语,描述等活泼生动、趣味性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时,学生对于诗人身在何处,所牵挂的是哪里不清楚,此时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出示简易地图,对于诗人虽身在南边,心系中原的内心感受得更深刻,对领会诗人和中原百姓一样盼着朝廷军队收复失地的渴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将思维过程明清晰化 古诗词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同类诗文的一些情感线,教师可以巧妙运用课件,将同一作者的诗进行分类,将作者的头像以及作品类别加以联系,学生在同一位作者的诗文阅读中发现其自成一派的风格。比如唐朝诗人王维,为何称为“诗佛”,教师便可选取王维的一系列诗组中,引导学生去发现,他的诗中常含的“空”字,结合所传达的意境,最终发现他的诗清新写意,诗中有禅味的意境。
3.视听结合,优化学习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首古诗,有的教师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教师平铺直叙其他因素的影响,范读教学不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四、悟情吟诵,演绎画面
诗中有画,有画是因为诗中有景;诗中有情,诗人往往寓情于景。所以这又是学生进行画面演绎的好素材。
1. 调动学生肢体语言,优化意境营造 我们诵读完古诗词后,可以引导学生把这首诗想象成故事,把自己当做画面中的人或物进行演绎,用表情、动作来演绎诗境的画面。在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感受了诗人及其家人收到朝廷收复失地的喜讯时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后,请孩子们演一演,能更好地深化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2.引导参与造型设计,辅以配音助推情境演绎 诗词中往往借景抒情,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都创意,设计个体、群体造型,演绎出他们对诗的理解,辅以与匹配的音乐,更深情地演绎出诗的画面。
总之,为更好地推进小学古诗词教学,我们要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以读为本,想象画面,读演结合,优化学生对是经诗歌意境的领会。让学生在分层次、多维度、多感官地参与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