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汪央莲
安徽省桐城市桐城中学 231400
前言
在现如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因此,在高中教育中,就需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更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意识等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在新时代教育中,教师就需要让信息技术课堂“活”起来,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多元化教学策略,让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学生很难打开数字世界的钥匙。
一、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在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以“灌输式”方法为主,这种单向教学方式会让课堂缺少互动,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与记忆,很难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原理及应用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以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动力,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低下。
第二,学生参与性较低。由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一般都是被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会让学生参与度低下,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及应用能力的发展。另外,高中信息技术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很难深度理解,导致 学生难以掌握信息技术核心内容。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设计实践活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单纯理论知识讲解相比,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以《设计从 A 市到 B 市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方案》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课。在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即:利用地图软件、网络搜索等分析从 A 市到B 市的出行方案(飞机、公交、高铁等),并收集不同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价格等。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优的出行方案,并通过图表或流程图的方式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进行干预,只需提供建议或框架即可,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在完成方案设计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分享在合作过程中的思路及遇到的挑战。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分层教学
由于信息技术基础、操作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传统“一刀切”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很容易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开展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发展与成长。以《数据的收集》为例,教师就需要开展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等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需要利用教师所提供的 Excel 数据掌握表格录入和基本格式设计方法;第二层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搜索数据(如一周天气预报等)并完成初步分析与归类;第三层学生需要利用问卷工具设计调查,亲自采集原始数据,并导出到表格中进行初步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既能增强学生参与感,又能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不断进步。
(三)完善教学设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依赖于良好的设备支持。因此,学校就需要提供完善的教学设备,这不仅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与沉浸感,保障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首先,学校需要定期检查机房和多媒体教室,列出设备老旧、运行异常等问题清单。其次,教务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并制定更新计划,如每学期初安排其一次系统升级和硬件检测,保证教学软件和操作系统正常运作。最后,设计报修制度,教师或学生一旦发现设备问题可以快速反馈并得到响应,防止出现坏了但是没人修的问题。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设备的可用性,还可以减轻教师课堂组织负担,为高效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并不仅仅是辅助课程,更是学生走向未来的良好助力。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未来的学习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而高中课堂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学生成为高科技人才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长箐 . 提升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J]. 知识窗(教师版),2019,07:122.
[2] 李自清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