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巧达意
杜倩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教育离不开批评,批评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但批评不是教师的禁区,更不是伤害的代名词,批评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关爱的表现,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时要讲究艺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对事不对人,让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批评,从而改进不足、不断进步。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措辞恰当解决难题,把握分寸促进谈话,细致耐心做好工作这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教师的批评教育艺术,以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关键词:尊重;批评;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正文: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为了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免不了在其犯错时进行批评教育,但批评不是攻击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而是让学生在批评教育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教育并改正错误,教师要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如果只是大声喝斥或是蛮横责骂,学生不但不愿意去改正错误,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
一、措辞恰当,解决难题
批评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行为的否定和指责,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用消极、过激的言语对学生进行攻击,这样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教师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虽然是指责,但可以换一种批评的方式,恰当的措辞指出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学神话故事这一单元时,因为神话故事距离学生的生活遥远,且包含了丰富的想象,所以在讲这些课文时,会插入一些神话故事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当出示这些时,坐在教室后排的小王学生忍不住交头接耳,脸上控制不住的兴奋。这个时候如果老师严肃点名批评,学生可能会觉得丢脸,或许心里还会想:凭什么批评我?我讲的话和语文课有关,老师还批评我。像这样,批评失去了作用,学生依旧改不了课上随意讲话的坏习惯。当我看到这位学生坐在教室后面,一边手指着黑板上的图片,一边窃窃私语时,我点了他的名字,说:“小王同学,你认识这位神话故事的主人公吗?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王同学兴奋且大声地把他知道的故事流利地讲了出来,在他分享完后,我先夸他平时爱读书,积累丰富,但我补充了一句:如果能在课堂上管住自己的嘴,老师会更加欣赏你。小王同学用力地点点头,挠挠头发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之后的每一节课,他都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同样是批评,半开玩笑地批评孩子,既不会让他觉得老师没有尊重他,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帮助我在讲解神话人物时,补充了一段人物故事,同时还改正了他上课随意讲话的错误行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分寸,促进谈话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当面对情绪容易激动的学生,教师的批评稍有不慎,可能触及“雷区”,引发“爆炸”。
记得接手新班级才半个月,小李同学在我印象里是个文静的男生,但有一天音乐课下课后,我走进教室,看到他拿着竖笛不断挥舞,敲打自己,对音乐老师大喊大叫,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看到这一幕的我愣住了。有同学悄悄和我说,以前他也这样,基本每星期都要发脾气,对每个老师都大吼大叫过。在他情绪稳定后,我把他单独拉到教室外询问原因,只是因为老师要求他吹竖笛,他不会,就是如此简单的小事。在我面前,他自责地低下头,不知所措,并说不应该发脾气,不尊重老师。谈话中我没有提及他性格上的缺陷,也没提起同学口中他以前的种种表现,我先询问他打自己疼不疼,不能再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接着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遇到困难不抱怨不发火,先想解决办法。下一次音乐课,小李同学主动和音乐老师道歉,并且再没出现这样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时机,教师把握好批评的分寸,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进行批评教育,学生才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三、细致耐心,做好工作
赞可夫说过:“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学生的年纪较小,部分又比较调皮,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犯错后意识到错误,但过不了多久,又犯同样的错误,反反复复,这是在考验教师的耐心。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批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效果都不一样。有的学生需要教师不断地批评教育才能改正,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地完成批评教育。
我不由想到班里的男孩小潘。语文课上,他发言积极,但这样的状态只能维持15分钟,时间一过,他就开始做小动作、看课外书或是频繁地插嘴。刚开始,我没太在意,只是提醒男孩注意课堂纪律,认真听讲,我心想可能是他思维太活跃所致,但逐渐发现课间他开始在走廊追逐打闹,写作业时讲悄悄话。于是午饭后我单独询问小潘为什么不遵守纪律?孩子不敢直视我的眼睛,面对我的问题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沉默半晌,男孩说:“我表现不好。”我发现他能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但明知故犯让我一时间有些疑惑,孩子也一直沉默着,我耐心地等他开口,过了五分钟,他依然沉默地站在那,手不停拽着衣角,我试探性地问:“你是不是想要靠捣乱引起老师的注意?”孩子点了点头。了解了原因后,我耐心和孩子解释:“老师的注意力不能时刻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你虽然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但是老师心里越发觉得你是个调皮的孩子。并不是老师批评你才说明关注你,希望你靠认真听课、积极举手来引起我的注意,可以吗?”孩子抬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重重地点点头。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发现他不但学习认真了,还变得乐于助人。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犯错,更别提小孩子。针对学生反复犯错的行为,教师在批评教育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认识错误。
总而言之,批评教育不是一味的指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批评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对症下药,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批评中感受到被爱,一个被爱的孩子内心才会稳定,才会强大,才会由内而外散发活力。
参考文献
[1] 董嫒燕.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批评——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1).
[2] 覃丽达.“忠言”还需“顺耳”——谈谈班主任的批评艺术[J].广西教育,2000(01).
[3] 刘娜.浅谈教师的批评艺术[J].作家天地,2020(0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