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焦长辉
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 473000
“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概念作为构建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基石,是学生理解数学思想、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教学常常存在“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等问题,使学生对概念掌握不牢、应用能力较差。
一、“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转变带来的挑战
在“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从原先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的过程、思的过程和能的过程[1]。但是当前一些教师还习惯于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 无法适应培养学生深度理解及个性化发展的新要求,且课程内容和素养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教学目标落实困难,使数学概念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仍以“讲授 + 记忆”为主
在“双新”背景下,尽管课程理念倡导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教师采用以“讲授 + 记忆”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关注于结果,而非形成过程;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导致学生被迫接受知识,没有探究思辨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应用上及迁移上相对较低,影响着整体的数学学习。
二、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双新”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意创设情境,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入数学课堂,调动兴趣,引发思考。通过现实情况的创设,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发生矛盾,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助于学生将陌生的数学概念生活化,使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使学生能够把学过的知识同自身的生活经验相联结,提高学习的价值与实践性。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课程目标设置方面,《新课标提出以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应用观念、创新意识等核 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导向,使学生在形成核心素养的同 时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突出、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中数学华师大版《有理数》中,在教学正负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教师可以创设白天温度为 5% ,夜晚温度为 -3∘C 这样的生活化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想一想,“温度变化了多少度?”学生根据以往生活中的经验会对此产生疑惑,会产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思考:“为什么要用负数”“温度下降如何表示”等问题,使学生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对正负数的认知,促进学生概念理解的深化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强调探究与构建
“双新”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视学生在探究与构建过程中形成对概念的领悟。概念不是单纯的知识点强灌给学生,而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逐步构建起来的。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使其在探究中领悟概念本质,关注概念形成的过程,能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深度,也更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例如,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函数及其图象》中,在引入函数概念之前,教师可以设置“行驶时间与路程”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记录下来,并制作出图表,让学生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数据进行整理,再观察图表,学生就会发现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函数”这样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他们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了解函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深度,符合“双新”理念下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三)借助多元表达方式,提升理解深度
在“双新”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要大量依靠多种表达方式,从而从多个角度去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数学概念自身具有非常高的抽象程度,若只凭借语言解说就很难做到。借助图示,符号,表格,操作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抽象事物具体化、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于概念内涵以及外延的认识。而且不同的表达方法还能够互相补充,促使学生在不同表征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更为完备的认知结构[2]。多元表达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并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抽象及模型构建能力,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
例如,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平行四边形》中,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表达形式来阐述:借助图形演示、动图软件操作、语言叙述以及符号表示。几何画板演示边对边平行、角对角相等等动态过程,并配以语言讲解及板书公式,学生可从视觉、听觉乃至逻辑等多方面认识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本质属性。这种多元表达不但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还有利于建立表象与抽象之间的联系,提高整体理解和迁移能力。
结论
双新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上,而应该向素养导向的深度学习转化,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利用真实的创设情境,凸显探究的过程,注重多样化的表达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从“学会”过渡到“会学”的阶段。面向未来,教师应该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勇于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概念教学不断革新和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培养具有思维力、创新力和适应力的新时代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丁勇明 . 新课标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刍议 [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