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的新挑战与对策
孙彩云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402360
引言
随着产教融合在中职教育中的深入推进,思政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的形势既为思政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入研究这些挑战并探寻有效对策,对于推动中职思政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新挑战
1.1 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
当前中职思政课程体系仍沿袭传统学科逻辑,未能充分对接产业发展的动态需求。教材内容侧重理论阐释和道德说教,缺乏对行业规范、职业伦理及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入。例如制造业所需的工匠精神培育、服务业强调的客户沟通技巧等实践性内容呈现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岗位所需的职业行为准则。这种割裂状态使得思政教育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削弱了其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实际指导价值。产业技术迭代加速与教学更新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亟待构建起紧跟行业变革的课程调整机制。
1.2 教学方法不适应融合模式
传统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产教融合的实践导向要求。单向的知识传递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情境模拟、项目驱动等互动环节的设计,造成理论知识与工作场景的衔接断层。企业真实案例引入不足,角色扮演、现场观摩等体验式活动稀缺,使学生难以在虚拟环境中建立对职业环境的具象认知。现有考核方式偏重记忆背诵,未能有效评估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与产业期待存在落差。如何突破教室边界,构建校企协同的教学共同体成为关键突破口。
1.3 师资队伍产教融合能力不足
多数思政教师长期脱离生产一线,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他们对产业发展趋势感知迟钝,难以精准捕捉不同行业的价值观特点和职业道德要求。部分教师仍固守学术型培养路径,未完成向“双师型”角色的转变,在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力不从心。校企合作中的双向流动机制尚未健全,企业技术骨干进校园授课的比例偏低,校内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有限。这种单向度的知识结构限制了教师将产业要素有机融入教学的能力提升。
2. 应对产教融合下中职思政教育挑战的重要性
2.1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有效的产教融合思政教育能系统塑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规则,培养爱岗敬业、诚信守约的职业操守。结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可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可操作的行为规范,使道德认知转化为自觉行动。这种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有助于打造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 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
思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灵魂工程,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它既能为企业输送符合主流价值的高素质劳动者,又能反向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深度融合促使学校及时获取行业人才需求信号,动态调整育人方案;同时帮助企业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储备渠道,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最终达成教育供给侧
与产业需求侧的结构平衡。
2.3 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产教融合为破解思政课空洞化提供了现实路径。依托真实生产场景开展教学,让抽象理论找到实践载体,使价值引领落地生根。针对特定行业的典型案例分析,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在参与企业调研、跟岗实习过程中形成的直观体验,远比课堂讲授更具震撼力。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建构,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3.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的对策
3.1 优化教学内容,融入产业元素
重构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行业公约、安全规范等纳入教学大纲。开发“专业 + 思政”特色教材,嵌入典型案例解析和模拟训练项目。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工作手册,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无缝对接。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采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背后的精神内涵,及时充实教学资源库。注重挖掘本土企业的奋斗故事,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增强课程的区域适应性和时代感召力。
3.2 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推行项目式教学模式,围绕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思政实践课题。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还原企业生产流程,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化社会认知。搭建校企联合导师制平台,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实习实训。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包含微课视频、交互式测试等多元素材,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重点考察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3.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融合能力
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发展体系,设置专项研修班提升教师的行业认知水平。实施“访问工程师”计划,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备课制度,促进校企导师团队常态化交流。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双重身份认证。组建跨学科教学创新团队,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成果纳入职称评聘指标,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持续的专业成长,打造既懂教育规律又通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结束语
产教融合为中职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通过正视挑战并采取有效对策,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师资能力,能让中职思政教育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趋势,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亚峰, 潘海生.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4):92-96.
[2] 白蕊 , 肖磊 , 王子琪 , 谢春美 . 深化产教融合 创新服务实证研究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23(11):17-21.
[3] 邓冬梅 .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双重管理效能提升的有效思路 [J]. 广西教育 ,2021,(3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