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文专题教学创新实践
丁春霞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二中学 051432
摘要:汇总高中古诗文,补充相关章节,进行专题学习:“深情怀人篇”“理性哲思篇” “传统节日篇”“古代女子篇” “田园之乐篇”“孝道传统篇”。前两个专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古人的深情与哲思,以期学生在写作上有自己的创作和发挥。后几个小专题意在拓展古诗文知识层面,积累相关古诗文,增加诗文鉴赏素养。
关键词:“深情怀人”“理性哲思”“传统节日”“古代女子”“田园之乐”“孝道传统”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双新”背景下优秀传统古诗文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课题基础上,我汇总几类古诗文,形成几个小专题, 分别为“深情怀人篇” “理性哲思篇” “田园之乐篇”“节日文化篇”“古代女子篇” “孝道传统篇”。通过几个专题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古诗文,助益语文写作,传承相关传统文化。
深情怀人篇。选录高中篇目《项脊轩志》《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与妻书》《葬花吟》,补充《祭十二郎文》《祭妹文》《离思》(元稹)《采桑子》(纳兰性德)《蝶恋花》(毛泽东)。古诗文的深情贵在真挚,睹物思人,触景伤情,情感由心而发,诉诸笔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归有光对家人与妻子的追忆;“小玄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是苏轼对妻子的缅怀;“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是林觉民对妻子的不舍;“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是韩愈对十二郎去世的愧疚与悲伤;“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是袁枚对妹妹的祭奠;“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是纳兰性德对曾经美好的追忆。课上学生小组交流相关段落,发言讲述自己的感受认知,体味古人的深情,明确其中写作手法,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写出一篇深情的怀人短文。学生有写朋友的,有写老屋的,有写家人的,有写老师的,颇有情感,读来油然感动。
理性哲思篇。《赤壁赋》中“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表达苏轼变(时间)与不变(明月、万物)的豁达,属于自己(清风明月)与不属于自己(一毫莫取)达观。他用觉醒的精神来对抗命运的不公,坎坷在他面前显得风轻云淡;《兰亭集序》中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表达王羲之的生命哲思:珍惜欢乐,生死泰然。时间思考贯穿古今未来:穿越时空,感慨相同。《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表达张若虚对人与自然变与不变的思考。《葬花吟》中“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曹雪芹对花似青春、生命易逝的思考;《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真爱不惧分离的思考;还有《观书有感》“源头活水”;《题西林壁》“全面认识事物”;《登鹳雀楼》“登高才能望远”。 对于古人哲思,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分析,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小专题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乃至世界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在写作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理性观点。
传统节日篇。由清明节汇总了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补充普及相关的背景及习俗,学生在讲台上讲解习俗文化,联系有关节日的古诗文,比如《清明》(杜牧)《水调歌头》(苏轼)《元夕》(王安石)《寒食》(韩翃)《鹊桥仙》(秦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登高》(杜甫)《青玉案》(辛弃疾)等古诗文,感受古代的节日文化习俗及特定情感。学生在明确节日文化的同时,通过古诗文更深刻体会古人的节日情怀,激发学生现代的节日情感,树立文化自信,传承节日文化。有了文化,民族才会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宣扬本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根植于心,使民族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古代女子篇。《氓》《孔雀东南飞》两篇长诗是《诗经》与“乐府诗”的代表作。联想初中《木兰辞》,形成这个专题。汇总《静女》《游园》《窦娥冤》补充《关雎》《蒹葭》总结古代女子品质精神,让学生对古代女子的可贵品质、勇敢精神有更多的认知,果敢成就伟业,不屈为后人歌颂,当今的社会,勤劳善良、端庄贤淑、勇敢无畏、不屈不挠仍是女子的成功“法宝”。古代女子活在书里,其品质通过血脉流传,活在我们当代女子身体里。在和平繁荣的今天,女子具备良好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无畏的勇气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势必在这个时代大写华章。
田园之乐篇。汇总高中所有陶渊明的古诗文《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补充初中《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学生小组讨论自由阐发不同诗文中的田园之乐,体会陶渊明在田园中的怡然自得、乐天安命的情怀。引导学生对家园的热爱之情,珍惜享受当下属于自己的生活。
孝道传统篇。《陈情表》中体现李密对祖母的深厚孝道,课下让学生们课下搜集二十四孝的故事,课堂上讲解故事,阐发自我认知,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的领悟孝道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影响学生对父母的态度,践行自己的孝道。
总结古诗文中的成语。使学生了解成语的作品出处以及特定的背景及内涵,在积累成语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总之,这几个小专题学习,目的或是指导学生的写作,或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或是宣扬本民族的节日文化,在积累更多的古诗文的同时,期待学生更积极去学习我们的古诗文,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赤壁赋》赏析 (何满子)———《古文鉴赏辞典》
2.《归园田居》赏析(骆玉明)———-《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3.《项脊轩志》赏析(周先慎)——-《古诗文的艺术世界》
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郭预衡)——-《历代散文丛谈》
5.《鄙弃仕途,归隐田园的诗意自白》(吴战垒)———《文史知识》
6.《孔雀东南飞》赏析(王运熙、邬国平)———《中国古代文学家名篇鉴赏辞典 先秦秦汉文学卷》
7.《氓》赏析(马茂元、赵齐平)——-《历代名篇赏析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