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奥尔夫教学法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探析

作者

秦玉娟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梓潼小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奥尔夫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有利于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奥尔夫教学法融入到音乐课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探析了奥尔夫教学法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奥尔夫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音乐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刀音音乐的感染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欣赏能力,但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很好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逐渐下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奥尔夫教学法引入到音乐课堂中,凸显出音乐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一、引发音乐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以活动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参与性强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以《活动 竹竿舞》为例的课堂构建中,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竹林的情境。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一段竹林的自然声音,让学生感受竹林的氛围[1]。接着,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竹林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竹林中,感受竹叶的摩擦声和竹林的风声。为了引发学生对竹竿舞的兴趣,可以播放《活动 竹竿舞》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聆听其中的竹叶摩擦声和竹林的风声,从而进一步激发对竹竿舞的好奇心和兴趣。接下来,采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首先,教授舞蹈的姿势、手臂的摆动等一些基本的竹竿舞舞蹈动作,然后,逐渐加入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通过身体的参与,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以上的课堂构建,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中感受竹林的美妙,还可以通过竹竿舞的动作模仿和合作学习,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这样的课堂构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二、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创新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它通过音乐和身体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2]。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通过集体合作和个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可以通过《欣赏 丰收欢乐而归》这首音乐作品来构建创新教学形式。首先,通过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快乐,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接着,通过身体表现,让学生模仿农民的动作,用身体语言表达出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辛苦,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可以让学生使用简单的乐器,如手鼓、铃铛等,演奏出丰收的欢乐曲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最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创作一段与丰收相关的音乐,展示出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的创新教学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开展多样评价,发挥主体作用

多样评价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通过多样评价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在《唱歌 赶海的小姑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歌曲欣赏、歌曲分析和歌曲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演唱这首歌曲[3]。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演,评价他们的音准、节奏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鼓励和支持,增强彼此之间的团队凝聚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演唱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编写歌曲的伴奏或舞蹈动作,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音乐,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基于奥尔夫教学法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构建的探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引发音乐兴趣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其次,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后,开展多样评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些探索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王迎.刍议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23(23):92-93+96.

[2]孙丹丹.“玩”音乐让学生神采飞扬——小学音乐课堂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小学生(中旬刊).2023(07):76-78.

[3]谢斯旻.“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寻[J].小学生(下旬刊).2023(05):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