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德育的有效路径

作者

薛婧

银川市北塔中学 750000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将努力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把握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德育;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学校的课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而新课改又强调,学校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因此,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应该以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内容为依据,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挖掘和研究历史教学的内涵,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切入点,使历史知识与道德材料相融合,以恰当的教育方法来进行学科和道德教育。

一、初中历史德育教学的要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德育教育的落实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践行了学科育人的理念,也能借助德育教育的渗透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很多初中生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接受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贯彻人本教育理念,改变学生对课堂的传统印象,不断改善学习体验,重塑学生对家国概念的理解,并获得感同身受的学习体验。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通过多样性教学创设,将历史的主要学习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组织起来,与德育教育相融合,提升教学实践性,使教学更加具有整体性。将德育教育素材与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进行科学、合理、流畅的结合,争取做到“无痕德育”,使得相关教学内容形成紧密的联系,起到遥相呼应的作用。历史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学生投入感会得到增强,并且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德育教育才会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感受是一次放松的机会,是充满活力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优化,德育教育要和历史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在历史知识的思考中感悟德育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师指导,并从中领悟知识。

(二)融入多元化教学路径

多元化教学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效落实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往学生学习的过程多数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自我拓展和展示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无论是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构建高质量的历史课堂,还是将德育教育理念落实到位,新颖、多样的教学活动创设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创设能力,善于结合教学形式的变化,以及德育教育的实际需要,构建多种形式结合的历史课堂。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释放,也会基于教师提供的学习路径完成深度学习。另外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是实现思想升华的重要平台,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生活案例、实践活动来完成初中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学生有更多探索学习的机会,也能分享自己的见解,这是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一种展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分析、思考去感受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文化思想,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启迪。初中学生思想意识正处于逐级定型的阶段,此阶段的德育教育非常关键。所以初中教师要利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清晰的政治判断力和优秀的个人素养。对德育教育而言,要求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意识,掌握知识学习的基本技能,体会历史学习中蕴含的实际价值;能够从多种途径发现问题,并获得自我反思,这就需要学生从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中,找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思想;并且应当学会反思,从德育教育中得到综合素养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德育的有效路径策略

(一)历史解释奠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础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要素的组成部分当中,说历史解释起着“牛鼻子”的作用是恰如其分的,因为无论是对历史史料的加工,还是历史观点或家国情怀的养成,都离不开历史解释。如果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主动搜集历史史料,然后进行科学的整理与辨析,最终能辩证、客观地描述历史事件,就能够达到让学生真正体验揭示历史表象背后深层次因果关系,从而不断接近历史真实的教学目标。从这样的分析可以发现,历史解释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二)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养成,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实施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修养,不但要依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在初中历史课程中也要重视学生情操品质的养成,对学生开展正确的道德教学,这不但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发展,而且对其掌握历初中历史知识具有必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历史人物、事件,才能让学生逐渐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生动的内容,从而使学生逐渐从历史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

(三)把握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教师要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生成家国思想。基于此,我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着手,加强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明确关键问题,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产生深刻的体会,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提高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运用案例、文献等辅助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和相关文献进行教学。选择相关的、鲜活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定义、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起因。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问题,理解文献中的情境、情感等,培养学生较强的认知能力。

结束语

我们要坚持把握要点,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中,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向前发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向霞.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德育的有效路径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20(28):71-73.

[2]计建平.浅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德育的有效路径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