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陈亮

西安长安湖滨小学

摘要: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古人向来崇尚清高雅洁,古以诗言志.诗歌语言隽永凝练,意境深远,集中体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学生学习古诗。能充分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语言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语言文字的精美,提升审美鉴赏品位,培养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古诗内容高度概括,语言洗炼含蓄,既有极强的跳跃性,又有耐人寻味的言外之音。诗人的丰富感情,也往往借助声韵节律来抒发。

一、小学生学习古诗现状及困难

小学生学习古诗存在困难。古诗使用古代语言,对小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此外,小学生在年龄、知识和思维上与成人存在差距,对古代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文化了解有限。因此,教师需要补充背景知识,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应采用巧妙方法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并进行艺术再创作,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学生常遇到意境感悟困难,因此教师需运用有效策略,将抽象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让学生整体感悟意境,丰富精神世界。

意境是诗歌中重要要素,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感受和评价。诗人通过提炼概括、运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造回味无穷的意境,表达审美体验和生活本质。教师可让学生感知诗人描绘的鲜明画面,通过想象力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意境和朗读体验,使儿童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潜移默化地陶冶性情。

二、古诗教学中对体会诗境的几点想法

1.联系生活实际,领悟古诗的意境美: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类似景物并引导他们联想,可以更容易地引入诗境。例如,韩愈的《早春》描述了早春景色的特点,如果能引导儿童实地观察,他们将更加真切地理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描写,并进一步体会诗人爱惜早春的思想感情。

2.利用图像显示体会意境: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还方便引入诗境,应充分利用。例如,在教授《锄禾》这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进行交流。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图能力,还发展了思维,同时进行了词句教学和思想教育。

3.收集史料感悟意境:史料包括时代背景、风俗习惯、作者身世以及逸闻趣事等。对于某些诗歌,如果不提供一定的史料,小学生很难理解诗意。通过收集史料,可以引起儿童对诗歌中思想情感的共鸣。

4.画图体会意境:通过语言描绘和画笔表现,将诗中描绘的景物组合成一个远近高低相映成趣的画面。例如,以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为主题,画面中有明亮的黄色和翠绿色的柳树,天空中飞翔的白鹭形成对比。通过诗画结合,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中美妙景象。

5.讲故事体会意境:通过想象和角色扮演进入诗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境美。例如,通过讲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故事,学生可以想象诗人在风雪夜归时的情景,思考他与茅屋主人之间可能发生的对话,以及诗人在主人款待下的感受。

6.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体会意境:通过读诗句时添色彩、使用比喻描述景物、互相交流欣赏的景物、表达个人感受等方式,让学生构建画面、体会意境,并加入感情。同时,从诗句中找出表达诗人感情的词语,通过编故事讲述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能够真切感受到诗人赞美之情。

三、古诗朗读指导的几点心得

在古诗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朗读古诗,可以品味语言之美,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我对古诗朗读的几点心得:

1.把握感情基调:朗诵诗歌时,首先要确定诗的基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是歌颂、揭示、劝勉、讽刺、赞赏或惋惜等。教师在范读时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基调,并通过朗读传达出来。例如,在李白的《赠汪伦》和《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中,虽然都描写了离别之情,但前者充满了愉快感激之情,而后者流露出黯然惜别之意。教师应根据基调的不同进行声音和语调的调整。

2.朗读指导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学古诗而言,朗读指导是重中之重。学生需要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之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范读、领读、悟读、指名学生读和离开课本读(背诵)。范读时,教师有表情地示范朗读,引发学生的兴趣;领读时,引导学生准确地读出字音并体会节奏;悟读时,学生应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在领悟意境的过程中进行读悟结合;指名学生读时,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通过离开课本读(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

结语

总而言之,在古诗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困难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理解深度,并调动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多种策略。其中,我运用加色彩、说样子、描画面、讲故事等方法来教学古诗。通过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以及通过想象故事情节来感受作者的情感,我尝试将古诗变得更生动形象。

参考文献

[1][美]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