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

作者

吴爱芳

沅陵六中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尊重学生、用情感朗读、优秀文章培养高尚人格以及树立积极人生观等方法,渗透人文关怀于语文教学中,通过丰富的例证和分析阐述了这些方法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关怀;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尊重学生,培养个性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个性的培养和尊重。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个性差异和需求至关重要。首先尊重学生的第一步是深入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比如如果一名学生对文学情有独钟,教师可以为其提供更多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机会以满足其需求。其次尊重学生也包括鼓励他们参与自主学习和表达意见。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在课程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或项目。比如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让学生自选作品并撰写评论,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最后尊重学生也包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观点,并参与有意义的讨论。比如在课堂上提出争议性问题,让学生就不同观点展开辩论,促使他们思考问题的多维性。

二、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情感朗读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培养他们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首先情感朗读是一种表演性的朗读方式,通过强化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这种朗读方式远不止于机械地念出文字,它要求朗读者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将自己沉浸其中然后通过声音表达出来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其次情感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使抽象的文学作品更加具体和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其次,情感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与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或情节产生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情感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另外要进行有效的情感朗读,教师和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在进行情感朗读之前,朗读者必须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这包括了解作品的背景、角色的情感和情感转折点。只有当朗读者真正理解作品的情感,才能将其传达给听众。情感朗读强调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以传达情感。朗读者可以通过改变音量、语速、语调和重音来强调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比如在描述悲伤时,可以慢下语速,降低音量,强调某些词语。情感朗读要求朗读者真正投入情感。朗读者应该将自己沉浸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后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种真实的情感投入可以让听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三、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对学生进行高尚人格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众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道德观念。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精心挑选和深入分析这些优秀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先优秀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文章常常反映了人类的智慧、道德观念和情感世界,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深刻地探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从而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高尚的人格。其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慎重选择优秀文章,确保其具有教育意义和深刻的道德内涵。这些文章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宜的文章,以便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道德观念。这包括人物的品质、行为的伦理标准、道德冲突等。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高尚的人格。最后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道德问题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并培养高尚的人格。

四、树立积极人生观

初中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启发,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人生观,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积极。首先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了积极的人生哲理和态度。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反映乐观、坚韧和希望的文学作品,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生活。比如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奋斗精神,学生可以受到启发,认识到困难和挑战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阻碍。其次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经常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了解他们的品质、价值观和行为。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可以汲取这些榜样的积极特质,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另外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树立积极人生观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积极向上的活动,如义工工作、社区服务或体育竞赛。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人生观的重要性,感受到乐观和努力的力量。最后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写作、表演和艺术活动,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乐观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结论

通过尊重学生、用情感朗读、优秀文章培养高尚人格以及树立积极人生观等方法,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这些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朱亮. 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 学周刊,2023,13(13):103-10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34.

[2] 陈明黎.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教育[J]. 中外交流,2021,28(8):1403.

[3] 汪伦. 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 考试周刊,2021(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