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
朱翠玲
源城区文昌学校 广东省 河源市 517000
一、理念阐释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再考
核心素养概念源自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在我国语境下被赋予立德树人使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关注语言能力的生成性运用,更重视文化理解与思维品质的统摄;其中,语言能力不仅指准确表达,更强调得体交际;文化意识要求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往中展示认知尊重与价值共情;思维品质则体现在信息整合、批判研判与创新表达;学习能力关注自主、合作、反思的元认知发展;这四维并非并列,而是经由真实情境互动呈递阶梯式融合状态,读写结合正可成为四维整合的平台,因为阅读为写作提供语料输入、结构范式与价值支撑,而写作则通过输出倒逼深度阅读并促成意义再建。
(二)读写融合的学理支持
阅读与写作本质同属语篇加工活动,依据信息加工理论,理解阶段的知识表征与产出阶段的知识转换具有路径一致性;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语言使用离不开社会情境,作者在写作时会召唤潜在读者并借助已有文本进行对话;可见,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宏观结构、作者立场与情感脉络,并让学生在写作任务中模拟或改编阅读材料,其认知负荷将因先行图式而降低,同时可在深层加工中实现知识迁移;此外,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域与语类的视角启示我们,阅读的语篇类型与写作的语篇产出若保持功能对齐,教学即可形成“语类循环”,从而保证输入与输出的语用连贯性。
二、教学目标定位
(一)语用导向与文化浸润
当目标层设计跳脱传统知识点罗列而转向核心素养维度时,读写结合课型需明确语言技能目标以外的文化与态度取向;例如,以“MySchool Community”主题单元为例,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描述校园设施与活动的功能句式及逻辑顺序,又要通过比较中外校园文化差异,引发学生对本土教育文化认同的阐释与传播欲望;写作任务“Design adigital brochure for international visitors”即可要求学生不仅呈现客观信息,还需在情感语句中表达对校园共同体的热爱,由此完成语用与文化双重目标。
(二)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
核心素养框架将思维品质置于语言能力之后却并非次要位置,因为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决定了语言输出的深度与广度;在读写结合实践中,教师可借助问题链推动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归纳与价值判断,通过信息重组任务培养逻辑推演能力;同时,情感态度目标要求学生在体验与反思中建构积极人生观,教师可创设真实目的的写作情境,如给未来自己写一封“校园记忆”邮件,让学生在情感回溯中确认自我成长轨迹;这二者交互作用,将使写作成果不再停留于形式正确,而转向意义丰富并具个人印记。
三、教学内容整合
(一)语篇选择与文化嵌入
当教师在统整单元教学素材时,可优先挑选既呈现真实交际场景又蕴含跨文化元素的多模态文本,例如关于地方节庆的海报、描绘校园日常的博客片段以及反映科技进步的微型访谈,借助视觉、听觉信息协同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在阅读路径之初便让他们感受多元语境与价值立场交织的张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导向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篇章宏观结构与语义逻辑,而非仅停留在孤立词句层面,学生因而在理解作者意图的同时自然观照本土文化,萌生表达自身观点并向外传播的愿望,这一连贯流程为后续写作奠定了情感与内容双重基座。
(二)语言知识与思维技能
将语篇输入与语用目标打通之后,教师可在词汇与句式教学环节融入思维技能提示,例如让学生在梳理形容校园空间的形容词时同步归纳程度副词对情感色彩的影响,或者在探讨邮件写作套路时引出信息筛选与逻辑排序策略,如此一来,语言知识不再是机械操练的对象,而成为支持思维品质成长的工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检视概念之间的层级与并列关系,由此强化比较、推断、概括等思维操作模式,读写结合的深度由此提升。
四、课堂过程设计
(一)输入阶段的阅读引导
课堂伊始,教师借助可视化图表展示文本主题词网,随后抛出开放性情境任务,例如“假如你负责迎接来自不同国家的交换生,请从文本中找出能够帮助他们快速熟悉校园的关键信息”,学生在目标驱动下浏览全篇,于是形成整体印象;教师随后安排精读活动,聚焦段落功能与衔接手段,引导学生用图形符号标注因果、并列、强调等逻辑线索,帮助他们理解篇章组织规律,并学会借鉴写作策略。
(二)加工阶段的思维训练
在完成文本结构建构后,教师设计合作探究环节,例如“用因果链解释作者为何将食堂列为‘favorite place’”,学生需调动文本证据并结合个人体验完成推理,于是批判性思维与同理心同步被激活;教师继续利用同伴互评清单,加强论证充分性与观点独特性评析,学生在反复比对中体会何谓有效论据与恰当措辞,此阶段不仅消化输入内容,也为写作语言储备思考框架。
(三)输出阶段的写作生成
写作任务以真实交际目的为导向,例如“为即将举行的校园开放日创作双语导览小册”,学生须整合已读文本信息、个人观察以及访谈数据,按功能区块编排段落;教师提供分层写作脚手架,包括“场所–活动 – 情感”三维表格与“引入 – 细节 – 总结”连线图,学生可以在此结构上自由调序或增删元素,作品完成后,教师引导全班通过朗读与展示的方式感受语篇连贯度与感染力,并使用诊断式评价表记录修订要点,写作过程与阅读体验相互印证,核心素养多维目标由此落地。
五、结论
读写结合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呈现出超越技能训练的价值意蕴,教师若以真实情境激活学习需求,以多模态文本搭建知识网络,以循环反馈驱动思维深加工,学生就能在语言表达、文化理解、批判创造与自主学习四个维度同步成长,此实践既呼应课程标准精神,也映射全球化时代对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新期待。
参考文献
[1] 贺丹青 . 单元整体视域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 [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5,27(03):113-116+130.
[2] 季嘉洁 . 指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初中英语读写课堂设计——以绘本 The Wonderhair Hair Restorer 为例 [J]. 英语广场 ,2025,(13):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