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肖斌

四川省中江县石龙中心学校 四川 中江 618100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文章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进行分析,探讨当前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字: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转化以及应用的基础性学科,在初中阶段也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从现实看,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基本上就是初三一学年的时间,其中还包括要做好中考复习与备考工作。但从内容来看,作为一门新的理科科目,初中化学学习的知识点多且琐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而且化学概念较多,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为其学习的内容很多都以微观世界为主,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容易出现一些困难。

1新课标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以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目标、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新课标也对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重点关注学生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全面培养与发展。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实验教学作为验证课本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以演示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但此种方式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参与课堂,难以切身感受化学的魅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中。另一方面,要求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新课标不但要求培养学生能力,还要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构建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基本学情与教学内容,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如工业用水净化、铁的腐蚀等,这些常见的生活情境与现象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可以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原理,充分感受化学的魅力,并做到学以致用。

2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策略

2.1设计翻转式化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翻转课堂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体现现代教育模式科学性特点的重要方法,更是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有效措施。翻转课堂是转换传统教学理念的重要形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化学实验视频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化学实验视频的模仿学习,继而结合多元化互动学习模式等方法,完成化学实验探究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的意义主要在于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是将所有的学习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而是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始至终参与到学生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中。仍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为例。在具体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氧气制取的实验学习基础,结合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视频示范进行全面分析,主动探究其基本思路与学习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对实验室制取各种气体的基本要素形成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2开展情境教学,形成化学观念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应该积极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逐步的优化与完善,鼓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我假设,展开科学判断,从而得出科学结论。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化学实验用品,如石灰石、稀硫酸、导管、集气瓶等,帮助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操作。接着,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证明所生气体是氧气?如何验证集气瓶是否装满了氧气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新的实验方案设计,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特征以及用途。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本课的学习中融入温室效应等现状,及时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有效培养。

2.3开展验证性实验,培养化学思维

此类实验可通过实验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创新能力发展。如粉尘爆炸实验、洗发水与护发素的酸碱性验证实验、氮磷钾肥料的区分实验等,这些实验内容贴近生活,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实验中的异常现象,教师可因势利导,引发学生观察与思考,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等进行验证,其中可能出现超出教师预料的、具有创新性的多种方案,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在相关物质性质验证中,教师还可启迪学生,尝试使用多种检验方式,由此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4多方投入,保障实验教学顺利推进

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推进,从学校角度来说要重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需要学校强化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尽量保证实验器材、药品的齐全,力争保证各类实验都能够正常开展;同时也要重视实验室和实验器材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维护;如果条件具备的话,学校可以设置实验室管理员这一岗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培训,保证化学仪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同时在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时也能够帮助任课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而对于学校暂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因地制宜或者就地取材,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自制实验内容,确保各类实验的正常开设。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对于那些对学生来说操作起来有一定危险或者存在一定污染的实验内容,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或者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的方式去感受实验的过程,力争使学生能够在体验、观察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些措施和方法能够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对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在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并掌握其实践途径的重要环节,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分析,重视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提高实验教学工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素军.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J].学周刊:中旬,2016,(9):2.

[2]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1.

[3]王德明.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中外交流,2018,(0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