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发展与价值
朱俊
江阴市新桥中学
摘要: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劳动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劳动教育的受教育者和实践者。在此基础上,我校充分利用校园菜地种植活动,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的气息,收获成长。
关键字:劳动教育;实践;劳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中国劳动教育发展的历史
(一)劳动教育的掀起时期
“五四运动”前后兴起了一大批爱国救国的浪潮,其中1917年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已经有了初期劳动教育的雏形;在1923年的平民教育促进会中,也诞生了一大批劳动教育的践行者,例如毛泽东同志,将知识带入了劳动群众中,更为了革命战争中劳动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掀起了“工读”思潮,中国共产党办起为农民、工人学习的机构,积极探索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的探索时期
1955年《教育部党组关于初中和高小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宣传教育工作报告》提出,要从小学初中就培养劳动教育,至此人们开始关注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在1978年通过的宪法中,邓小平就如何推进教育四个现代化这个话题,表示要坚持教劳结合。随着时间推移,国家大力推动劳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勤工俭学也成为学生所崇尚的美德。
(三)劳动教育的丰富与特色期
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部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把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极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在国家的关注和政府的推动下,新的劳动教育思想和机制在不断完善,一套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正在形成,劳动教育也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一面。中国劳动教育的历史体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不易,但累积的经验会不断促进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现代化的完善。
二、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完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对德智体美劳五门教育之间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联系有着科学而精准的认知。正是因为有了劳动教育的加入,才让我国的“五育”政策百花齐放。至此,劳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破解了我国劳动教育长期缺位的局面,学生也因此才可以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现如今关于劳动教育的社会舆论风向,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归因是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在社会中没有完全形成,“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习总书记传达给每一位社会成员的重要精神,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劳动,尊重劳动,投入劳动。劳动是劳动精神的具体表现,劳动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是社会发展前进的铺路石,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打磨器,不管是从国家还是个人角度来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意义非凡的。肯定劳动精神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可以使劳动者的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对劳动者社会地位的尊重会鼓励劳动者,从而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发展,高度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精神,将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培养适应时代的劳动群体
“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生活”。大数据时代、科技发达的时代直接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劳动教育有必要培养新青年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成为智慧型、创造型、技能型的高科技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劳动群体就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责任的要求下学会本领,在付出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变成朝气蓬勃、尽显新时代光芒的奋斗者、开拓者、搏击者,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民期盼的未来。
三、劳动教育的实践
初中生,作为学校劳动受教育的主要群体,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与期盼。而学校课程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能直接影响到后果。基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我校自创办以来,主张快乐劳动宗旨,努力在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感知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体会付出的艰辛,收获成功的喜悦。
实际操作案例分析:蔬菜园地的分班管理
实例背景:本校在原有土地绿地的基础上,整改出一大片空地,开垦成肥沃的蔬菜地。将土地平均分配到每个班级,由每班学生负责种植蔬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精心呵护蔬菜的成长,待蔬菜成熟之后,再将成品平价出售给有需要的教职工,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学校的老师特别重视劳动教育的参与指导,在学生浇灌黄瓜和菠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农作习惯,他们会给农作物浇灌过量的水,以至于水都覆盖到了农作物的上端,而此时教师就会给学生示范正确的浇灌方式和浇灌适量的水。后期采摘韭菜的过程中,老师实际操作小剪刀在韭菜根部上端3cm部位进行切割,给学生起到了正确示范的作用。在必要时候,老师也会建议学生制定劳动方案,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在劳动中,不断强调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纪律要求、安全操作等细节。同时,学校统一将学生在劳动园地的表现,列入了期末成绩,虽然占比不大,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却调动了起来。学生收获蔬菜后,将蔬菜售卖给教职工,与老师之间以“讨价还价”的方式进行沟通,又学到了经商的技巧,为他们踏上社会做好了铺垫。
我们国家的劳动教育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劳动教育必将为中国的未来输送无限的人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生全, 杨柳(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中国劳动教育发展100年[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第47卷(4):129-141,229.
[2]徐雪平(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正名”与“补课”*[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4):70-72.
[3]刘芳芳, 吴琼(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21,第42卷(3):9-15.
[4]刘向兵, 张清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对劳动教育的探索[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 (7):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