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教育的途径
刘华敏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中学
摘要: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育学生正确劳动观习惯和价值观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角度出发,根据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探究了提高劳动教育效果的一些策略,希望可以让学生在多样性的劳动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自行自立的劳动意识,成为热爱劳动、拼搏进取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劳动意识;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深化,劳动教育已然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各个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程并有了专门的教材,这为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老师以及家长依然认为学生参与劳动的价值不高,再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参与劳动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使是在家庭生活当中,也是因为父母溺爱孩子而导致学生的劳动意识越来越差。由此可见,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已是迫不及待,并且作为老师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丰富的劳动技巧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劳动任务,通过持续性的锻炼来磨炼学生的劳动意志,而是需要同时搭配劳动知识的讲解,通过分享现实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做有效劳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比如,在语文教学《千人糕》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那么老师就可以结合这句话来进行讲解,并让学生回家后向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询问以前过年时候家里蒸糕的场景,以此来让学生明白一块看起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糕却需要数道(甚至数十道)工序,进而引导学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养成热爱劳动、科学劳动的良好品质。
再比如,对于当前社会生活环境下学生参与农活劳动、家务劳动较少的情况,老师可以结合《四时田园杂兴》来展示农忙时节的劳动场面,并结合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深刻体会古代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做农活、晚上搓麻线,男女老少各有各的劳动的场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农耕文化,又可以让学生想象农忙时节人们的喜悦之情以及农家孩子热爱劳动的品格。
二、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劳动榜样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扮演好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还需要在生活方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从劳动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为学生树立一个劳动榜样。
比如,在教育学生要随手捡起教室以及学校其他场所的垃圾时,老师自己也要把见到的垃圾随手丢到垃圾桶内;再比如,在组织校园大扫除时,老师可以自行收拾办公室或者会议室,并亲自到领导指定的地方指挥学生打扫,并亲自参与清扫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任务,像擦高处的玻璃等等,老师一定要嘱咐学生多加小心或者自己帮助学生完成打扫;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积极劳动表现,老师也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周(或者一个月)一次的“劳动模范”评选活动,为获奖的学生准备精美的小礼品,并将他们的照片张贴到学校的荣誉墙上。
结合实际效果来看,获奖的同学在得到奖励和夸奖后,劳动积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没有获奖的学生也不甘落后,在榜样的引领下去积极参与劳动,争取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称赞。
三、基于家校共育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劳动教育的角度来说,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意义并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首先,作为老师,需要做好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纽带,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时传达给家长,并将家长反馈的问题和建议及时上报给学校,这是家校共育开展的基础;然后,学校和学生家庭需要携手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或者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结合现代社会媒体所宣扬的劳动模范以及工匠精神来开展包含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以此来深化学生对社会劳动的认识和了解,拓宽学生的学习发展思维。要注意的是,老师要和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引导家长在空闲时和孩子一起参与劳动,例如和孩子一起做一顿饭,或者和孩子一起修剪家中的绿植或者编织中国结等工艺品,这样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的劳动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小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阻碍学生综合发展的绊脚石,作为老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当中,进而让劳动教育成为锻炼学生体质的“营养”以及锻炼学生意志的磨刀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参考文献
[1] 范灵芝,高顺海. 浅谈劳动教育的途径[J]. 才智,2022(32):181-184.
[2] 李圆. 浅谈劳动教育对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及其发展途径[J]. 中外交流,2019,26(13):112-113.
[3] 岳健. 浅谈家校共育的劳动教育途径[J]. 读与写,2021,18(2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