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剧”入课堂,“戏”话英语

作者

叶素菊

浙江省温岭市百丈小学岩下校区

引言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学科融合”与“实践育人”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正面临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关键挑战。传统课堂以语法规则讲解与词汇机械记忆为主导,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割裂:学生虽能背诵对话模板,却难以在真实场景中灵活组织英语;虽能识别文化符号,却无法阐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这种“学用分离”的现象,本质在于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需求,忽视了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属性。

一、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教育戏剧以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为核心,将抽象的英语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戏剧活动。学生在参与戏剧创作与表演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成为故事的主导者与推动者。这种身份的转变赋予学习过程强烈的游戏性与探索性,学生在模仿角色语气、设计肢体动作时,自然产生对英语运用的好奇心与成就感。例如,通过演绎日常购物场景的戏剧,学生能主动思考如何用英语讨价还价、表达需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形成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深化英语理解,提升表达能力

戏剧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英语交际场景,使其在解决冲突、推进剧情的过程中自然运用目标英语。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机械模仿,戏剧中的英语输出更具情境性与逻辑性:学生需根据角色身份选择合适的词汇与句式,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这种“用英语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的表层含义,更能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例如,在演绎中西方节日场景时,学生通过对比“春节团圆饭”与“圣诞节礼物交换”的对话,深化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同时提升英语运用的准确性与灵活性。

(三)培养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戏剧融合了英语、艺术、心理等多学科元素,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平台。在戏剧创作中,学生需与同伴协作设计剧本、分配角色、制作道具,这一过程锻炼了沟通协作能力与项目管理意识;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通过肢体英语、面部表情传递情感,培养了共情能力与审美鉴赏力;在反思环节,学生需分析角色行为动机、评价表演效果,发展了批判性思维与自我管理能力。这些素养的提升超越了英语学习的范畴,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小学英语教育戏剧教学策略

(一)以核心矛盾激活思维深度

教育戏剧通过构建文本核心冲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在六年级下册《The Lion and the Mouse》教学中,教师以“狮子与老鼠谁更强”为矛盾点,将学生分为LION组与MOUSE组进行辩论。LION 组学生强调“The lion is big and strong”,MOUSE 组则反驳“Butthe mouse can help the lion when it’s in trouble”。教师通过“教师入戏”模式扮演森林法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细节论证观点,最终通过角色代入表演达成共识:“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学生在分析角色动机、设计反驳台词时,不仅运用“can”“but”等连词构建逻辑链,更通过肢体英语与语音语调的对比深化对“strength”多维度理解,实现英语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同步提升。

(二)以多元元素拓展学习维度

教育戏剧打破学科壁垒,通过音乐、美术、历史等元素的融入,构建综合化学习场景。在六年级上册《The King’s New Clothes》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教材故事改编为剧本,并设计“良心巷”活动:学生分列两排扮演市民,中间穿行的“小男孩”提问“What must youdo?”,两侧学生用“I must tell the truth”等台词回应,同时配合手绘的“国王游行”背景板与轻快的宫廷音乐。此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比较级“cleverer”描述角色差异,通过美术设计理解“vanity”的文化内涵,借助音乐渲染批判虚伪的价值观。

(三)以任务链条强化实践应用

教育戏剧通过渐进式项目任务,引导学生从英语输入转向输出。在六年级下册《Road Safety》教学中,教师设计“交通安全宣传员”项目:首阶段要求学生识记“zebra crossing”“traffic lights”等词汇,并用思维导图分类归纳;第二阶段开展“专家外衣”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交警、司机等角色,用“We should follow the rules”等句型讨论规则必要性;最终阶段分组设计宣传方案,一组学生用废旧纸箱制作“模拟道路”,另一组编写英文口号并录制宣传视频。项目推进中,学生需协调道具制作与台词设计,如用红色卡纸剪出“STOP”标志时讨论“为什么交通灯用红黄绿三色”,在视频配音中调整语音语调以增强感染力。

(四)以多维反馈促进素养发展

教育戏剧通过“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方式,构建动态化评价体系。在五年级《Cinderella》剧本排练中,教师设计“角色诊断书”评价工具:学生观看同伴表演后,从“英语准确性”“情感表达”“团队协作”三个维度填写反馈表,如指出“灰姑娘扮演者说‘I wish to goto the ball’时声音太小,未能体现渴望”。教师则结合“思路追踪”技术,在定格画面时轻拍学生肩膀,要求其以角色身份说出内心想法,如“继母说‘You can’t go’时,实际是担心灰姑娘暴露她的刻薄”。评价过程中,学生既是表演者也是观察者,在分析“王子为何选择灰姑娘”时,需结合文本细节与表演细节,用“Because she is kind”等句型阐述观点。多元评价不仅关注英语输出结果,更重视思维过程可视化,学生在互评中学习“如何提出建设性意见”,在自评中反思“如何通过肢体英语增强表现力”,最终形成“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良性循环。

结语

教育戏剧打破了传统英语课堂的沉闷与局限,将英语学习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放出来,置于充满情感与冲突的戏剧情境之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创造的主体。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的人生,在冲突解决中锻炼思维能力,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技巧。通过戏剧,学生们学会了用英语表达情感、阐述观点、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英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胡亚辛 , 陈仕豪 . 戏剧教学提升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英语能力的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3,(24):187-189.

[2] 李帆 . 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三种路径 [J]. 林区教学 ,2022,(07):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