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浅析小学科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索

作者

袁佳佳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要: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科学原理,而劳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将两者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科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意识。本研究对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劳动教育;教学探索;实证研究

从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小学科学教育要充分发挥科学实践的功能,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科学经验,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理解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成长。但是,这些科学实践缺少与劳动的结合,一些教师并没有发现小学科学实践其实与常见的劳动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劳动,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的效率与效果。教师应该加强研究与观察,发现小学科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意义,而且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这种意义充分展现出来。

(一)科学知识讲解渗透劳动意识

以上讨论已经充分说明了小学科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对此有所认识之后,教师应该找到二者融合的有效方法,将其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对科学知识的讲解向学生渗透劳动意识。小学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对科学知识的正确掌握是学生有效展开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而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往往需要在实践这种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认知的发展,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这给教师融合科学知识讲解与劳动实践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有关杠杆的知识时,教师应该提前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选择素材,将之简化,然后通过相应的道具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或者也可以使用专门用于科学教育的某些积木玩具。教师一边展示一边讲解有关杠杆的科学知识,鼓励感兴趣的学生走上讲台亲自动手操作一下。随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套道具,让学生自己设想劳动场景,也就是说现在想通过这套杠杆道具完成什么样的劳动过程,再亲自动手实践,验证刚刚学到的学科知识,自然而然地完成劳动意识的渗透。

(二)科学实验观察体现劳动价值

学生认识到科学与劳动的关系,愿意想象科技在劳动场景中的应用,是他们感受劳动价值的第一步。在当代社会,科技与劳动都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劳动反而没有那么引人注目,学生对劳动的了解和实际的感受并不丰富。所以,教师还要继续努力,要通过对科学实验的观察,在学生面前更加直观地呈现劳动价值。因为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观察的日积月累,学生在劳动价值体会方面的成长会更有效,劳动意识也会因此而日益巩固。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时,学生会产生这样一种疑问:我們为什么要观察和了解植物生长?为什么要照顾植物?这些科学知识除了体现在环保方面,与劳动又有哪些直接的关系?教师可以尝试在教材内容之外,尝试向学生讲解古人种植桑树,喂养蚕宝宝,然后纺线织布的故事;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尝试饲养和观察蚕宝宝长大的过程,告诉学生在哪些阶段,古人会开展哪些劳动活动,付出何种努力,最后才能完成丝绸纺织的完整劳动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教师讲解和充分的想象,能够深刻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及价值。

(三)联系生活现象增进劳动认知

劳动如此辛苦,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逃避劳动,只享受劳动成果呢?这种想法当然是错误的,但一些小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类似的疑问。正是因为小学生还不具备坚定的劳动认知,所以才需要进行充分的劳动教育。上文已经提到,科学与劳动的痕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科学与劳动相结合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生活形式。每个人都在科学的帮助下参与现代社会的劳动,然后用劳动成果换取生活资料,而劳动本身又会成为科学发展的动力。逃避劳动,实际上就是逃避现代生活,是无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的。

所以,让学生产生劳动意识,感受劳动价值仍然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劳动。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应该以科学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劳动实践,体现出科技发展成果必须通过劳动才能落实的特点。比如在学习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现在人们做饭所使用的各种食材,要么是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产量,要么是人工合成的产物,这样才能出现在千家万户。而我们想要吃到使用这些食材做出的饭菜,离不开工农业生產的劳动以及父母做饭时的家务劳动。

(四)构建实践区域促进持续成长

以上提到的小学科学融合劳动教育方法大都是从课堂教学与实践出发的。相比课堂,外边广大的世界有着更加丰富的科学及劳动元素,等待师生去挖掘。还有很多科学与劳动实践,在教室里很难呈现出其本来的面貌。比如上文提到的杠杆,课堂上的积木道具只能抬起很小很轻的物体,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才能将现实的劳动场景与其联系起来。为了深化科学教育及劳动教育的成果,教师有必要在学校的支持下,构建专门的实践区域,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中,体会到更多科学探索与劳动实践的快乐,实现持续的成长。

在这方面,教师和学校应根据自行情况选择建设。如果空间比较宽裕或者能够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应该构建科学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在基地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也可以有较大的空间利用科技成果展开劳动实践。比如通过各种材料模仿工程师,用自己的劳动制作塔台,感受劳动的快乐及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至少应有专门的空间用于简单的科学与劳动实践,比如“小型农场”或者科学实验室等,通过不断充实丰富区域道具带给学生多彩的实践体验。

简而言之,科学和劳动是小学教育的两个重要方向,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该积极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教育合力,既能带给学生更加新颖充实的学习体验,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