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作开展策略
王希宇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家校协作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家校协作的原则,包括尊重、信任、合作、沟通等,并探讨了其价值,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家长参与感等。同时,本文提出了实施家校协作的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定期组织家长会、开展家长培训等。这些原则、价值和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家校协作;原则;价值
目前,人们生存压力日趋增大,家长忙于生计忙于事业,缺少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即便有时间陪伴,也无法做到“高效”陪伴。一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育儿方式不当,溺爱型和控制型的父母到处可见,有的甚至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亲子关系紧张。普遍家庭父母对孩子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方面的关注较少,家庭德育的功能日趋弱化。
一、小学家校协作的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学生、尊重家长,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尊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与家长建立平等、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2. 信任原则:相信家长的教育能力和责任,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信任家长具备教育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同时,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和支持,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合作原则:共同承担教育责任,携手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校双方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共同实施教育措施。
3.沟通原则: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持信息畅通,及时解决问题。家校双方应定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动态信息,及时反馈和调整教育策略。
二、小学家校协作的价值
1.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协作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校协作,学校可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家校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校协作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通过家长的参与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
3.增强家长参与感:
家校协作有助于增强家长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通过参与孩子的教育过程,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三、家校协作的策略
1.“五育”并举,强调生活体验
政策要求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优秀家庭生活建设更是需要回归生活本位。儿童生活的建构应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充分地实践,丰富情感,促进知行合一。家庭生活教育注重孩子的真实体验,在体验中增加对生活阅历的积累,获得道德情感体验,提升道德判断力,从而获得面对未来世界的勇气。将教育融进家庭生活中,发挥家长的德育能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回归生活,就得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庭生活。首先是让孩子享受家庭阅读生活。阅读可以丰富孩子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家庭的某个地方设置“阅读角”,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与孩子制定阅读计划,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阅读书籍。家长在与孩子共读中分享感受,教育目的蕴含在不经意的交流中,比起单纯地说教,这种方式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家庭德育蕴含在亲子共读中。其次是让孩子享受家庭劳动生活。一切美好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让孩子在参与家庭劳动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是责任心培养的开始。在劳动中不仅懂得每样事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从双手劳动中获得了成就感,进而帮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家庭德育蕴含在共同完成家务劳动中。再次是让孩子享受家庭自然生活。走进大自然,感受山的伟岸、海的伟大、花鸟树木的可爱。释放心中各种不快,舒缓学业带来的繁重负担,避免孩子陷入电子产品中。父母因制约孩子沉迷电子产品而陷入“焦灼状态”的家庭有很多,造成了亲子关系日益紧张,亲近大自然是疗愈亲子关系的最好途径,家庭德育蕴含在亲近大自然中。第四是让孩子享受家庭美育生活。家中壁纸的选择、窗帘的更换、书架的摆放、花盆的搭配、房间的布置都可以让孩子积极参与,让孩子从干净整洁、美好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发现美,发展兴趣,培养爱好。通过同孩子一起下棋、欣赏音乐、书法练习、弹奏音乐等方式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感受生命之乐趣。家庭德育蕴含在艺术熏陶里。第五是让孩子享受家庭体育生活。与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持之以恒,既可以拥有健康体魄,又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将家庭德育蕴含在体育锻炼中。
2.传承文化,重视家风建设
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个良好家风的家庭一定能孕育出良好品德的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尊师重道、崇尚科学、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善好施、乐于奉献、宽容和睦的家庭一定是新时代好少年的摇篮。中国传统家庭“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宁静而致远”“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穷且益坚、自强不息”“崇尚气节、砥砺情操”的德育思想对现代家庭德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好的家风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家长须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家风是家庭的风尚,是家庭中成员行为的一种生活习性。家风深深地影响着每个成员的价值观,特别是能规范儿童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品德修养、家国情怀等方面,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注重家风建设是提升家庭德育能力、促进优良家庭生活建设的又一个突破口。需要家长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首先家长先学习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带领孩子共同学习《诫子书》《治家格言》等优秀传统家訓书籍,让孩子对家风文化有所认识,在深入了解其含义的同时进一步认可,达成共识。其重点放在“道德教育”作为家风家训的主要内容,以培育家庭中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并传承良好家风文化。
总之,不管是“双减”政策的实施,还是家庭促进法的颁布,都表明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向立德树人的本真教育。为实现“提质增效”助力学校育人使命,共守育人为本思想理念,共担起家校共育权责义务;为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提升家庭德育能力,为每个家庭都要为孕育出新时代的接班人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