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罗杰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要求教师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通过的作业设计实现 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拓宽自身的教学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相比于素质教育“升能”的指导,“双减”政策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只关注传统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研,应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结合,聚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连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思想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开展轻松教学
从微观的角度考虑,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轻松教学,所谓的轻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互动,愿意和教师一起研究语文问题。最好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 引入更加丰富的语文课堂学习资源。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从根源上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可以考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引入一些趣味化的教学资源,比如,学生喜欢读《西游记》的故事,教学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师不妨将孙悟空师徒四人变成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道具或教学素材。比如带领学生识汉字时,教师就可以邀请四名同学到讲台前参与一场识字小游戏,教师给大家展示汉字,四名同学每人扮演一个角色,有同学扮演孙悟空,有同学扮演猪八戒等。教师通过设计课堂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课堂答题为自己代表的角色积累一定的分数,该种教学方法非常有趣,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从根源上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开展互动教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优良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关键的要素之一,而要想创设有效的氛围,开展具有互动性与探索性的教学是一种尤为有效且显著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任务与目标来设置循序渐进的导入问题,让学生针对一个个有效且具有合理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随后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展开具有导向性的评价,并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针对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把握,也能够对下一步的课堂优化进行参考。对于一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亮点,教师要对其进行肯定与赞扬,当然也要对这种亮点进行适当的深化,对学生在认知上与 理解上的不足,教师也要展开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这样能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支持与保障。
三、在媒体教学中设计课堂精准作业
为解决当前小学语文作业“量多质差”、功能异化等问题,教师应努力转变作业价值观,坚持学科素养导向。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应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由机械性、同一性、割裂化的作业观转向开放性、差异性、整体性的精准作业理念。“双减”背景下,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审美能力、语文情感和思维品质等,都应该成为课堂上教学和培养的重点目标。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在媒体化的教学中设计课堂精准作业,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研究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
四、在分层教学中设计课堂精准作业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知识特有的教学资源,并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真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化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在课堂上设计精准作业,更是要分析学生的学能力,尽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作业,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群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平时给学生布置作业,语文教师就应该收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得分等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有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扎实,教师在设计课堂精准作业的时候,就要提升作业本身的难度,主要考验学生的语文灵活应用思维,让学生展示出更强大的语文思考能力。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比较薄弱,组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想要设计课堂精准作业,就应该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语文问题。主要锻炼学生的语文思考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下解决语文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五、合理把握作业总量及课堂作业时间
要做好课堂作业布置的“加减乘除”工作,控制好作业总量。作业总量过多,学生会厌倦,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业总量过少,起不到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学生也会采取应付的方式来应对。所以,教师要处理好课堂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关系,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凸显课堂作业价值。对于一些耗时的作业,避免重复布置,同时选择性安排。若在总复习等阶段,则设计创新性课堂作业,分清重难点内容,避免反复安排读诵方面的作业。在合理把握作业总量的同时,教师要控制好课堂作业的时间。从笔者的实践经验看,课堂作业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为宜,不宜超过15 分钟,也不应低于 5 分钟。为此,教师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利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与教学融合。具体课堂作业时间的安排,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灵活设置,例如有的作业时间设置在上课开始时,有的作业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作业设置在下课前。
3 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是一次难得的改革和实践机遇。我们要以观念的转变为基础,以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作业的优化为推手,以评价的多维为保障,确保构建“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倩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思考 [J].现代农村科技 ,2019(2):101-102.
[2] 关小会 . 减负不减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的精准设计探索 [J]. 智力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