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浅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作者

汪潇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作业逐渐成为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渠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形式,如何让作业内容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让作业设计贴合新课程标准,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本文将从具体的设计案例出发,深入分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理念。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课堂教学

基于新课标理念以及“双减”政策,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少学生的作业总量以及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长,二是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具体包含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设计具有实践性、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内容,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积极性,尝试性地摸索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区别于以往的作业设计,教师将小学语文作业视为联系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的重要纽带。

一、调动多元感官,增强体验感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以抄写、默写、背诵为主。虽然上述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重复记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但是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单纯的抄写、默写、背诵只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要想实现知识点的灵活迁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结合他们的自然兴趣点调动其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一般来说,小学生获取经验、知识点的主要渠道就是游戏或实践,所以,真实的感官体验总能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进一步实现文本的创新。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走月亮》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看月亮”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月亮的形态、月亮的圆缺变化以及月亮的运行轨迹。为了增加课堂互动,教师要求学生以日记、摄影、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考虑到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师鼓励学生以月亮这一意象为基础搜集多元的內容,如对学生提出“有哪些涉及月亮的传说和诗句?”等问题。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及丰富的作业形式,学生逐步调动自己的逻辑思维以及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创新作业形式的最终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中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要做好前期的作业引导。

二、设计融合作业,实现跨学科思考

从新发布的课程标准中可以发现,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出现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中,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主要对象。基于上述理念,学科与学科间不再存在明显的边界。教师既可以凭借跨学科的内容填充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讲解,又可以依托跨学科的内容丰富作业设计。通过融合作业,学生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科核心素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宇宙生命之谜》为例,作为一篇科普类的文章,《宇宙生命之谜》中有大量的天文学知识。在前期的学情了解中,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天文现象总是乐于了解、乐于探讨。基于上述特点,教师在预学阶段拟定了一个小组讨论任务:“除了地球,还有哪些天体可能存在生命体?”“太阳系中有哪些天体?这些天体在位置的分布上有哪些特点?”针对上述任务,学生首先要查询天体的相关资料,了解太阳系中的诸多天体。随后,为了优化展示的效果,学生尝试以绘画、PPT、动画设计、视频剪辑等多种渠道将自己的所查、所学融入其中。相比以往的作业内容,上述学习项目需要语文、美术、科学知识的融合。学生在完成融合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明晰语文专业知识,往往还可以通过对其他学科的了解、认知实现全面发展。

三、创新作业设计,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逐渐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内容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还要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凭借循序渐进的引导以及作业问题的设置,学生逐渐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与迁移。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往往无法快速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所以,如何以更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向他们输出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学习任务:宽松式家庭教育和严格型家庭教育哪个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依托理论,汇总、分析、丰富自己的观点。教师并不干预他们的思考,而是鼓励他们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组织辩论赛,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辩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总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提取诸多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型的作业内容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学习习惯及理念。与此同时,当他们在具体的学习项目中产生分歧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发现、摸索出最终的答案。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业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与使命。一方面,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结,是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的纽带与连接。另一方面,语文作业作为学生学情的体现,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思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重构作业设计的理念,依托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等多个原则,不断丰富、优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无论是作业设计的内容、呈现方式,还是评价方式,都有了新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获取学情。教师凭借对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情的理解和把握,设计差异化、层层递进、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语文作业。

参考文献:

[1]蔡敏.以功能为指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12):71-75.

[2]陈琼.浅析“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J].新教师,2022(11):45-46.

[3]赵红霞.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2(43):192-194.

[4]韩蕾.浅析“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安徽教育科研,2022(3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