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Leisure Education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策略探究

作者

王希宇

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摘要:课堂上的听课和课后的练习、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两个“车轮”,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课堂上的学习才能巩固,学习成绩才能有保障,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因此,对于小学语文作业,教师必须从整体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着手,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作业的设计,使作业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促进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有效作业实践

学生们把家庭作业看作是为应付测验而非现实的。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造成了他们对家庭作业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缺乏,导致他们在做作业时产生“完任务”心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小学语文作业的实效性,应从以下方面加以考量。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

1. 缺乏个性化: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所有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兴趣、能力和学习速度等方面的差异。这样的作业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反而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觉得作业过于简单,而一些学生则觉得作业难度过大,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形式单一:小学语文作业多以书面形式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如口头表达、表演、调查、制作等。这样的作业形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 内容拘泥于课本: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往往拘泥于课本,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作业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非所用的感觉,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4. 批改方式单一:小学语文作业的批改方式多以教师批改为主,缺乏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样的批改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通过预习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自觉地自主,也是对学生在核心素养下运用能力与素质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应具有的素质。汉语教材中的每个文本都含有丰富的背景材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的飞速发展,各种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一定程度上,它将成为其生活、学习的一大障碍。因此,学习预习不仅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走月亮》课之前,

教师要学生收集生词、反义词、同义词;阅读课文,尽量理解课文,使学生对新课的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扫清生僻字,为课堂作好预备,也可在无形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家庭作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三、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考能力

1. 多元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多元化,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表演、制作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口头表达的作业,让学生讲述一个故事或分享一个观点;设计一个书面的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或诗歌;设计一个表演的作业,让学生表演一个角色或一段对话;设计一个制作的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个小手工或一个模型。这样的多元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多种形式的作业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 生活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或社区的交通情况,并写一篇报告或演讲稿;设计一个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制作一个小道具或一个小装饰品,并解释其设计理念和功能。这样的生活化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3. 个性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作业方案。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性化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个作业项目。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创作一首歌曲;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创作一幅画作;对于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写一篇短篇小说。这样的个性化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4. 互动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化的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项目,并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解决问题和创新。这样的互动化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互动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利用更多资源,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以往,因为受环境所限,任何一门学科的作业都是比较死板的,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帮助。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越来越关注作业的有效性。教师从作业量、形式、内容等方面着手,努力为学生设计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作业,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运用技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安排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灵活性的作业,并注意对作业的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使作业彼此有关联,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获得提升的同时;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库。例如,安排学生用电脑、手机做的作业,增加作业的科学性和综合性;还可以和父母一起安排讲、读、听;完成作业,既能强化学生的组织语言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此外,还安排了《新闻联播》和《中国诗词大会》、《奇葩说》、《朗读者》等相关知识类节目。教师将这些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既可以极大地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而且有助于学生整合知识,发现问题,改进缺点,教师也能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作业的形式、内容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不断地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金卓,张鸣雁. 基于单元语文要素整体设计情境化教学活动——以《花钟》一课为例[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9):36-40.

[2] 孙广茹. 聚焦语文要素探寻朗读之道 ——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低年段朗读教学研究与实践[J]. 课外语文(下),2022(2):74-76.

[3] 肖静.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 学周刊,2022,4(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