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

于水清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实验幼儿园 635000

摘要: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往往只注重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忽略了自然材料的应用。自然材料具有丰富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点,可以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象空间。本文针对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展开探析,以期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自然材料;幼儿;美术;教学活动

引言:

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如何将自然材料融入幼儿美术教学中,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自然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之处,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基于此,针对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展开探析极为必要。

一、应用自然材料主要内容及意义

随着幼儿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就当下来看,大部分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都会大量的使用自然材料,比如:花卉、水果、蔬菜、石头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更加高质高效地学习美术知识,同时还能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现实生活各方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并激发其探索欲望,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和探究[1]。与此同时,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意识。自然材料具有丰富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点,通过让幼儿观察、摸索、探究,可以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幼儿们可以利用这些自然材料创作出自然的美术作品,在装置、制作中发挥出想象力和独创性。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美学修养,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意识。其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可塑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幼儿们可以通过观察、触摸、尝试等方式,了解自然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自然、关注环境。最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利用自然材料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们在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这种活动还可以帮助幼儿们树立环保意识,让他们更加关注环境和生态。基于上述意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发利用自然材料,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美术学习体验。

二、自然材料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投放层次性材料

首先,自然材料的选用必须要契合幼儿所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质。对于自然材料应用作用的发挥而言,幼儿年龄特质是重要影响因素。相同类型的自然材料根据幼儿的年龄所生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唯有确立幼儿的身心发展特质,才可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材料。比如,在小班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较为重视培养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趣,所以应使用一些容易捕捉且色彩鲜艳的自然材料,使其对美术教学活动更感兴趣。而对于中班的美术教学活动,则注重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育,所以应选择形状和颜色更加丰富的材料。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崭新的学习阶段,所以应重点培育其精准选择和使用自然材料的能力,以此来提升创作目的性以及审美感,所以应给予其提供充足多样的自然材料。其次,所投放的材料一定要有等级[2]。基于幼儿年龄的不同,其智力水平和各方面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美术教学活动对于自然材料的选用,要依据幼儿年龄与喜好来进行。尽可能地规避单一的方法,依据对幼儿的日常观察,掌握幼儿的发展情况,探索到契合幼儿的“近期发展区”,以此来使得每一位幼儿都能活动针对材料支持,这对于幼儿熟悉操作材料,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具有极大帮助。

(二)多元组合自然材料

任何自然材料都有属于自己的功能,可以多样化地整合自然材料,并进行循环利用,以此来丰富幼儿的美学教学活动内容,进而有效提升自然材料的有效性以及利用率。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但应用自然材料,还应用普通材料。比如:画笔、白纸、刷子等。就本质而言,普通材料也能够有效发挥和自然材料相同的作用。比如,对于动物卡槽玩具的设计,幼儿可以在插入前,使用画笔在纸上将动物的大概轮廓画出来,通过这种操作,会比利用树叶这一自然材料的效果要更好一些。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对普通材料的比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假如幼儿对于自然材料的使用还存在欠缺,那么就应提升普通材料的应用比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自然材料,不仅可以让幼儿的美术素质得到开发与锻炼,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是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自然材料的主要原因。在培育和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过程中,可以将幼儿应用自然材料粘贴的美术作品展示出来,让每一位幼儿发现自己的创作和其他人创作的不同与相同,进而有效地训练其观察能力。在培育幼儿的发散思维过程中,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并积极鼓励幼儿将众多自然材料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作品。根据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和创作,以此来更好促进其思维的发散及扩展。

(三)利用自然材料,展示幼儿创造才能

1、在色彩中应用

第一,拓印。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使用树叶和花瓣展开拓印,也可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食用的蔬菜的横切面也进行拓印,让自然材料的纹理充分在纸面上展现出来,形成生动美丽的图案。在进行创作时,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这不仅可以让其更好地感受到创作的美妙,又能深切体验美术教学活动所带来的快乐。第二,染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所收集到的自然材料进行上色处理,将自然材料染上自己喜好的颜色,并把自己的作品应用到美工区的装饰中。针对于此,幼儿不但可以在染色过程中更好地亲近自然,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其对颜色的感知力,提升其审美,使其更好地感受作品所展现出的美[3]。第三,石头画。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需要的石头,并运用油画棒和水粉等其他辅助材料在石头上进行涂画,使其自由地进行创作,并感知色彩和线条以及图案带来的美。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奇特的石头造型,能够使幼儿对于活动更加投入,使其全身心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将石头作为幼儿美术学习的及绘画的工具,不仅使得幼儿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同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实操能力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2、在构图中应用

第一,粘贴画。在自然界中,存在各种种类的树叶以及花朵,它们造型各异,再加上幼儿的想象力,能够让它们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比如,通过树叶和花瓣这两种自然材料,将其组合成各种小动物。通过对花生、稻草等材料的使用,以剪和贴等形式制作成精美的小首饰。利用脉络较为凸显的树叶,进行涂色和拓印以及拼贴处理,制造成漂亮的标本。在进行创作时,幼儿的想象力会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在不断的制作过程中其构图能力也会获得进一步发展。第二,沙画。幼儿都有相同的爱好,那便是玩沙子,幼儿会运用沙子盖高楼、堆小山等。但是,很少有幼儿使用沙子来画画。对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沙画视频,使其更好地了解沙画,并在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使用沙子进行画画。比如,在美术教学活动前收集大量的沙子,在活动中将沙子铺平,并带领幼儿用手指展开创作。首先可以将胶水随意地涂抹在纸盘上,接下来将沙子铺在纸盘上,然后再将沙子倒出,进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幼儿对于玩沙极为热衷,将这种自然材料应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美术教育是重中之重。对此,幼儿教师要加强对自然材料的研究,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媛.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44(05):81-85.

[2]周茜,潘雪霁.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方法初探[J].秦智,2022(10):92-94.

[3]安然.浅析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育[J].科技风,2021(2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