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张晨
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300380
摘要: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不断扩招,在党的关怀和引领下,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了大学成为大学生,高校党员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也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难题。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背景不同,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在步入大学后可能会受到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在心理、交往等方面出现不适。基于此,为了稳定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提升他们的政治修养,高校必须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党建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
前言: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为党员队伍注入更多新鲜血液,高校必须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党建工作。要尊重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一批有素质、有文化的党员。下文就将详细分析新时代高校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
一、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意义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国家统一的要求
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进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前我国经济能够持续、健康、迅速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确保国家统一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各民族人民的共同进步。就高等院校教师而言,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性是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二)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先决条件
国家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引导大量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回去建设家乡。就目前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来看,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高校毕业生将成为其工作单位和地区的主要力量,甚至担任领导职务。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企业意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才,为他们毕业后回到各自的家乡,促进他们所在地区以及中国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高校培养高质量少数民族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就现实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创新性不足,党建工作形式单一,无法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教育背景不同于其他学生,部分学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入党积极性不高;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单纯,有些是跟风随大流,看别人提交了申请书,自己也不甘落后;有些是为了方便就业,给就业增加更多筹码等。这些目的并不单纯的学生在成功入党后,积极性会明显下降,这就会增加党建工作的难度。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更多的期望,有较强的上进心,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2]。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认为他们生来具有特殊性,国家也有很多优惠政策,因此他们可以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由于根深蒂固的习惯,他们有些不服从宿舍规章制度,经常旷课、沉迷游戏,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准确了解他们的个性,根据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与其他同学团结互助。
三、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策略
(一)创新入党教育形式
一方面,在新时期,高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丰富信息传播形式,“互联网+”不仅仅包含互联网,还包含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如:杭州市针对党员已经建立起了一家VR体验馆。利用VR眼镜,人们可以进入特定的场景。能够参观三维立体纪念馆、身临其境的感受翻雪山、过草地、坐红船的场景。高校应用这种方式既可以丰富教育形式,又能提高教育内容的感染力,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地了解党的历史,掌握党的精神,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建立新媒体党建平台。高校必须借助网络建立延伸课堂,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党的民族政策。同时,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党员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如:在新媒体平台上举办理论分享会、党员分享工作会等。将党建工作渗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开展网络讨论,参与一些正能量的发声活动。
(二)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组织活动,高校就应当从少数民族的文化入手,挖掘其中能够对人产生激励作用的精神资源,如:各民族的史诗文化、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少数民族英雄等,将其与组织活动融合在一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党员的政治觉悟。
(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少数民族的优秀党员,高校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培养路线,提升这些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可以引入党员亮身份、做表率、争先锋,党员联系新生宿舍活动等多种形式发挥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引领和带头作用。也就是从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之间选择一些优秀的党员,让他们以一帮一的形式主动帮助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学习、参与各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日常通过微信与他们分享最新的治国理政新思想,进行思想方面的交流等[3]。这个过程就能引领大批少数民族党员向前发展,模范带头者也能够自觉接受学校以及其他党员的监督,严格要求自己。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党员,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大批源源不断的党员,才能够为民族团结贡献力量。因此,高校要摒弃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延伸课堂,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等,这样才能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接受党建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子荷. 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然路向研究 [J]. 西部学刊, 2023, (24):84-87.
[2]伊斯坎旦·依沙克,阿地拉·多里坤.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时代报告,2020(07):36-37.
[3]李书娟.新时代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动力机制及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9):24-26.
作者简介:
张晨(1993-),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硕士,任职于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