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结构化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

作者

陈雅倩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小学 361100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中,结构化教学以其系统化、科学化的特点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构建知识结构、分段实施教学活动、注重知识迁移应用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等策略,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教师通过整合知识点、设计递进式任务、组织跨学科活动和自主探究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并培养其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结构化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结构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整体构建和迁移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探讨结构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整体构建知识结构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整体构建知识结构是实施结构化教学的基础。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系统梳理各单元、各课时的知识点,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In the past"这一主题,将一般过去时的用法、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时间状语等知识点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如,在教授一般过去时态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通过对比三种时态的结构和用法,帮助学生建立时态系统的整体认知。随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教学活动,如时态转换练习、情景对话等,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不同时态的用法差异。通过这种系统化的知识构建,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当前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分段实施教学活动

分段实施教学活动是结构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内容的特性,将整体教学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几个紧密相连的阶段,每个阶段均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

例如,在教学“Module 4 Unit 1 Let's make a home library.”时,教师可以将构建家庭图书馆这一主题的教学活动精心规划为三个递进阶段:准备阶段、实践阶段与反思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利用生动的图片、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家庭图书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建立个人阅读空间的浓厚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家庭图书馆的重要性及其对阅读习惯的影响,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进入实践阶段,教师设计“规划我的家庭图书馆”任务,鼓励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讨论书籍分类、书架布局、阅读区域设计等细节。通过动手制作模型、绘制设计图等形式,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在反思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与互评,分享各自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挑战。通过同伴评价,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学会了欣赏他人优点,反思自身不足,从而促进了批判性思维与自我提升能力的发展。这种分段实施的教学活动设计,不仅确保了教学流程的顺畅与高效,而且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三、注重知识迁移应用

知识迁移应用是结构化教学追求的核心成果之一,它要求教师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Module 3 Unit 1 Robots will do everything.”时,教师在教授完与机器人及其功能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后,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任务,如“规划未来家居中的机器人应用”、“设想并描述机器人如何协助完成学校日常任务”等。这些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还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将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场景相结合,从而在真实或模拟的语境中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如“用英语撰写一篇关于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短文”,或“用英语介绍一项机器人辅助科学实验的过程”。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促进他们在不同领域间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整合,提升综合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如“模拟未来生活中与机器人互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与广泛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在结构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同样重要。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Seasons"主题的自主探究项目,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季节,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主题海报,并用英语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信心。如,在"Seasons"主题项目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brainstorm与四季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天气、服装、活动等。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季节,制定研究计划。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源,如相关绘本、视频等,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组织信息,设计有创意的版面。最后,学生需要用英语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句型框架,降低任务难度;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如增加展示的互动环节。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指导,教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结构化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通过系统构建知识结构、分段实施教学活动、注重知识迁移应用以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等策略,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这些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了系统的知识框架,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谢颖.小学英语结构化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与策略探讨[J].新校园,2024(56).

[2]汪繁英.浅谈结构化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4(8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