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作者

吴思梦

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教育出版社附属实验小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文中提出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信息识读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利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就如何实施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路径。本研究对于指导当代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知识灌输为主、阅读训练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语文阅读教学应抓住这一关键期,通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涉及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复杂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如通过文言文词句的修辞手法、汉字构成规律等分析文章主旨,同时结合社会常识、科学原理等知识,审视文章观点,训练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有利于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多停留在教师解读文章,学生简单回答问题的层面,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选择那些通识性强、多学科融合的教材,设置兼具知识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主动关联和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在多角度审视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信息识读能力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识读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重点关注那些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文章,引导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要义、主题和关键细节。教师可以设置识读训练,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浏览文章,准确抓取主题思想、中心论点等关键信息[2]。例如,在阅读《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引导其抓取“海上迎接朝阳”的主题思想,并准确定位太阳升起的关键细节,如“天边出现红霞”“太阳慢慢升起”“突然射出夺目亮光”等。接着,教师可以对文字描写的生动细节提问,检验学生对“一道红霞”“深红圆东西”“射得眼睛发痛”“从云里射下光线”等图像细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训练学生更深入地识读词语的内涵,如“负重前行”“冲破云霞”的层次感,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力。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识读训练,学生可以加强对景物的联想想象,增强对文本信息的整体把握和细节捕捉的能力。这为后续的多角度思考与分析应用奠定基础。因此,选择信息丰富的语文材料开展识读活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二)强化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教师要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全面思考问题、尊重事实与理性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包容不同意见的讨论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侧面审视问题,树立批判性思维模式。例如,在阅读《海的女儿》这篇文章时,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出发点式地让学生从“海底世界”“海王宫殿”“美丽的公主”等角度进行想象,试图构建一个虚拟的海底空间。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组织、审美心理等不同侧面思考这个海底世界可能存在的状况,并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维广度都得到加强启发。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讨论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激发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文本启发式的多维想象、跨界思考与联系实际的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都得到加强培养。这对开拓视野,培育核心素养大有裨益。因此,选择想象性强的语文文本开展多角度思考活动,是开展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路径。

(三)加强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加强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文化、修辞手法等语文知识去理解文本、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在讲解过程中,重点解析优美词句的修辞效果、典故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领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智慧,从而学会运用这些语文知识去品读文章、理解文本主旨。例如,在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着重解析“夜航”“秘密”“实验”等词语的字面与引申义,让学生领会词义随语境的变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物学知识,解释“超声波”“反射”等词汇,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在运用层面,教师可以设出“如果你是蝙蝠,通过发声和听觉探路,你会有什么感受”等题目,训练学生运用语文手法描写心理活动过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联想生活中一些依靠声波或其他信号探测的案例,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这种语文知识内涵理解与运用语文知识描写问题的结合训练,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体验,也加强了学生运用语文分析问题的技能,对培养核心素养很有裨益。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兼顾知识学习与能力应用,是语文教学实现核心素养育人的重要体现。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参考。后续研究可继续探讨不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积极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让语文课程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夏海燕.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2, (07): 60-61.

[2]杜世荣.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J]. 格言(校园版), 2022, (03):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