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大单元情境教学的巧思

作者

肖毅

成都市铁路中学校 610031

在语文课程革新的背景之下,培养核心素养成了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一个关键的目标。传统的单篇教学方式,由于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教学目标较为分散,所以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大单元教学需要依靠特定的情境来提高教学的效能,它以单元的整体目标为立足点,把情境当作载体将文本、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进行整合,从而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连贯有序,营造与单元主题相契合的情境,在知识和能力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引领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语文所蕴含的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动力,实现知识的系统性建构以及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增添活力。

一、情境为桥,串联单元知识脉络

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必须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进而成为把知识串联起来的关键纽带。教师应当首先对单元之内文本间的联系、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以及能力提升的梯度加以分析,接着设计出既连贯又具备层次感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要将教学里的关键内容全面覆盖,引领学生在探索的进程中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把握内在关联,避免学习碎片化。借助情境逐步地推进教学,促使学生在感知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把分散的知识点转变为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实现结构化的构建,以此为后续知识的运用以及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可以创设“小说探秘之旅”教学情境,首先,以“探寻故乡的变迁情况”作为引导,促使学生细致地研读《故乡》,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剖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切感受鲁迅笔下故乡过去与现在的鲜明对比。接下来,进入“海外奇遇站”这一环节,凭借《我的叔叔于勒》,深入探究金钱和人情之间的复杂关系,随后开启“成长孤独路”的探索,透过《孤独之旅》体会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历程。在情境推进期间,引领学生对三篇小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展开对比,进而归纳出写作方面的技巧。最后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当中,促使学生对小说片段进行缩写,并且在“走进小说天地”的活动中分享自身的感悟,把零散的知识像织网一样串联起来。

二、任务驱动,激活学生主体思维

任务驱动在推动大单元情境教学、激活学生主体思维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设计任务时应当以单元目标作为指引,并且结合情境的具体特点来搭建一个具备挑战性、探究性以及层次性的任务体系,以此突破对知识的单纯记忆和机械性应用。同时需要明确任务的要求以及标准,从而为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方向,也要预留出供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的空间,激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借助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实现任务 [1]。教师应当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与指导,助力学生冲破思维方面的阻碍,充分激发主体的思维活力,进而提高语文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文学人物风云会”任务架构,首先,布置“人物档案馆”这一任务,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深入研读《孔乙己》《变色龙》等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细致梳理文中人物的生平经历以及性格方面的显著特征,进而制作出兼具文字说明与生动图片的档案卡。随后,开展一场“角色辩论赛”活动,针对诸如“造成孔乙己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奥楚蔑洛夫是否应当受到道德上的谴责”等具有争议性的议题,组织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激烈辩论,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程度。之后搭建起“跨界创作坊”这一平台,激励学生把《溜索》蕴含的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以及《蒲柳人家》所展现出的充满温情的乡土风情相结合,为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构思全新的故事。在“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环节时,引领学生把之前在各项任务中取得的成果,转化成以“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演讲素材,并且通过开展对题目的审视以及立意的训练活动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思维的激烈碰撞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生活联结,延伸语文应用边界

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融合可借由生活联结实现,进而拓展其应用的范围。在初中语文大单元情境教学中,要探寻单元主题和生活之间的潜在关联,把生活方面的元素添加到情境以及活动的设计之中,使语文更贴近生活、能为生活提供服务,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深入体验生活,从生活当中获取学习所需的素材 [2]。与此同时,把语文知识以及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样做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于语文实用性的认识,而且可以拓宽语文应用的场景,让学习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助力学生体会到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提高其应用的灵活程度以及有效程度,实现学生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教师可以构建一座名为“戏剧点亮生活”的实践桥梁,首先,开展“社区戏剧小调查”的活动,安排学生前往社区和老人交流,收集往昔的故事以及具有年代感的物品,以此为《枣儿》这一剧目的排演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接着,紧密结合《天下第一楼》当中蕴含的餐饮文化组织一场“家庭厨艺剧场”活动,积极鼓励学生采用戏剧表现形式把家人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有趣事情记录下来。在排练《屈原》之际,引领学生思索“怎样借助现代形式来传达爱国精神”,进而设计校园公益广告,最后举办“生活戏剧评议会”,促使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予以点评,如分析广告用语、评价社交场景对话,让戏剧学习真正融入生活,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

初中语文大单元情境教学通过情境、任务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为教学优化与核心素养培育提供路径。三者相互支撑,构建系统高效的教学体系。在实施这一教学方式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掌握教学要素之间的联系,对策略加以优化,提升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深入实践该模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促进学生在知识建构、思维发展以及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进步,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基,奠定基础,帮助语文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朝着素养培养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李凤梅 . 巧设情境 , 兴趣激发——初中语文大单元情境化教学的思考 [J]. 爱人 ,2023(8):0001-0003.

[2] 徐云芳. 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9(1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