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拓展藏族古典文学研究视野的必要性

作者

多杰吉

青海广播电视台(安多藏语全媒体中心)青海省西宁市810001

一、藏族古典文学及其研究概述

论藏族古典文学,首先有必要交代藏族古典文学的时间界定,因此先对藏族文学的分期问题进行大致的介绍。马学良等主编的《藏族文学史》中,基于藏族文学的民族特点和藏族与历代中央政权的密切关系,把藏族文学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大的历史阶段,按照这五个历史阶段,把整个藏族文学分为五个时期,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藏族文学、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学、封建农奴制社会前期的藏族文学、封建农奴制社会后期的藏族文学、以及当代藏族文学等。青海师范大学的扎布教授等主编的《藏族文学史》( 藏文 ) 根据藏族历史的发展脉络又把藏族文学分为远古时期与吐蕃时期的文学、分裂割据时期的文学、萨帕仁藏时期的文学、甘丹颇章时期的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等五个。

纵观整个藏族文学发展史及其特点,藏族古典文学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与宗教有密切的联系,其宗教烙印很深,不少文学作品中藏传佛教色彩浓厚,既汲取了古印度佛教文学的营养成分,又有藏族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这是藏族古典文学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或藏族现当代文学的一大特征。藏族古典文学的作家主要以藏族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为主,他们不仅为自己的上师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还为了传播藏传佛教的教义及教理,运用诗歌等文学形式传道说法、教训门徒,所以藏族古典文学中传记和道歌,训诫格言类作品非常丰富。

二、藏族古典文学研究的视野及方法之不足

正如前面所提,藏族古典文学研究不论在母语研究和汉语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在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研究视角等方面也都呈现了不同的面貌。但本文的侧重点不在于讨论这些藏族古典文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而是旨在观察目前的藏族古典文学研究在视野和方法上的不足,从而指出拓展藏族古典文学研究的几点可能途径。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母语研究者因为有语言上的优势,对藏族古典文学的总体把握度比较高,涉及的研究面也比较广,但其主要不足表现在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上,因此,研究成果也相对滞后。汉语研究者又由于受语言的限制,其关注度主要集中在有汉译本的藏族古典文学作品上,如对《萨迦格言》和《仓央嘉措道歌》、《米拉日巴传》等的关注度非常高,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比较新颖,成果也极其丰富,但对没有汉译本的藏族古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不容乐观。基于此,汉语研究对藏族古典文学的认识不够全面,研究以点为主而所涉及的面相对狭窄。综上所述,藏族古典文学的母语研究和汉语研究的不足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研究视野狭窄

在任何一项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是研究视野,新的研究视野能够推动学术的发展。如同朱万曙所讲,“就古代文学研究而言,视野意味着了解各种学术观点,关注各种学术方法,进而能够提出新的问题”,藏族古典文学研究也同样是如此,向全方面拓展研究视野,才能提出新问题,才能在民族文学研究中脱颖而出。但从藏族古典文学的研究现状看,研究视野的不足恰恰是藏族古典文学研究的软肋。此外,论述藏族古典文学研究综述或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藏文论文也几乎为零,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藏族古典文学的母语研究没有对相关的研究动态进行多少关注,出现了比较封闭性的研究,足以证明其研究视野的狭窄。

(二)研究方法单一

丹珠昂奔学者说“论古代文化,藏民族是个富翁,而论现代文化,它还贫困,至少可以说它并不富裕,而实现现代化更多地要依重于现代文化”,这种现代文化上的贫困在学术领域大多表现在其研究方法上。对于藏族古典文学的研究,虽然母语研究的涉及面比较广,研究内容也相对比较全面,但其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中国文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社会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五十年代的学人们总结了一套由时代背景的研究出发,然后去看作家的生平思想,由作家的生平思想再去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由思想内容再去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模式”,藏族古典文学的母语研究视角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其模式的影响,在很长的时期内大部分研究都顺着这个轨迹对藏族古典文学进行了研究。因此,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显得研究方法陈旧,没有多少生机和活力。

三、藏族古典文学研究视野拓展的可能途径

在学术领域,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互补互动,相生相长,两者密切相关。研究视野的宽狭程度,制约着研究成果的大小,而研究方法的正确与否,则决定着学案判评的成败。两者同样在藏族古典文学研究中也不可缺少。藏族古典文学研究的视野狭窄和研究方法单一,不仅制约着藏族文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藏族古典文学的认知和把握。因此,如何消除这种研究上的不足,拓展其研究视野,完善其研究方法,以此呈现独特的藏族古典文学图景,提高人们对藏族古典文学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要强化藏族古典文学的母语研究和汉语研究间的互动。如前面所述,藏族古典文学母语研究的重要不足之处在于其研究方法,而汉语研究的不足就在于对藏族古典文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如果两者在研究中出现的这种长与短能够互补彼此,能将两种语言的成果贯穿起来,或者能够打通两者研究成果之间的阻隔,从而进一步加强藏族古典文学的两种话语研究之间的互动,那么对我们全方位认识藏族古典文学是非常有益的。

结语

总之,藏族古典文学研究是整个藏族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对藏族古典文学的思想性和文化性上的特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然而,不管是藏族古典文学的母语研究还是汉语研究中都存在研究视野和方法上的不足,为此,我们不仅要在开阔其研究视野上下功夫,而且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要在藏族古典文学的母语研究和汉语研究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为藏族古典文学研究提供更大的空间,注入更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马学良、恰巴 . 次旦平措、佟锦华 . 藏族文学史 [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9

2. 佟锦华. 藏族文学研究[M].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6

3. 丹珠昂奔 . 佛教与藏族文学 [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12

作者简介:多杰吉,1990 年11 月7,女,中国·青海 , 本科, 助理翻译,研究方向:汉藏翻译 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