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情境构建策略与实践

作者

韦章丽

宜宾市高县胜天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情境构建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价值,该研究从主题情境对教学创新的作用入手,分析了当前大单元主题情境构建中存在的主要断层,探索了情境设计机制与资源整合及应用转换等教学新境。通过《数的认识与运算》《测量与统计》《图形与空间》等单元的教学实践,验证了主题情境构建的有效性,基于生活实际的主题情境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整体理解,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主题情境;教学设计

引言:

大单元主题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主题情境的构建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主题情境设计需要立足学生认知特点,融合生活实际,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景,基于多年教学实践探索,聚焦主题情境构建策略,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为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提供实践参考。

1 大单元主题情境引领数学教学创新

1.1主题情境促进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在《数的认识与运算》单元里,"开心超市"情境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超市里买东西与算总价以及找零钱,自然运用乘法和除法,老师把教室布置成小超市,配备货架与收银台和商品标签,学生扮演收银员和顾客,在算账找钱中串联知识点,比如算一箱12元的饮料,买48元要几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除法的意义通过购物场景,学生学会了混合运算,掌握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1]。

1.2主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班级美食节"让《测量与统计》学习充满乐趣,学生在准备阶段查找菜谱、计算食材用量,制作采购清单;活动中核算餐品成本,确定售价,统计销量,绘制图表。"快乐农场"主题中,学生计算菜园面积,记录植物生长数据,制作生长曲线图这些贴近生活的活动提升了学习积极性。

2 大单元主题情境的教学新境

2.1目标导向的情境设计机制

"小小银行家"这个主题让数的加减运算学习变得格外生动实用,学生开展储蓄与取款与转账等金融活动,每个环节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理财小达人"任务重点练习运算技能,学生要计算存款利息与统计收支情况;"金融小顾问"则强调实际应用,需要为客户规划理财方案,涉及预算计算和成本核算。在"复利计算"环节,把乘法运算和时间观念自然结合,每个活动都经过精心设计,知识点递进呈现,难度逐步提升,课堂观察发现,明确的目标引导让学生学习更有条理,学生能够准确完成基础运算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这种层层递进的目标设计,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具体情境中得到深化理解。

2.2生活化情境资源的整合

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需要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小小邮递员"主题中,收集了真实的快递单与包裹称重记录以及运费计算表等材料,让重量单位学习变得直观易懂。学生在分拣包裹时自然理解了单位换算,计算运费时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在校园里开展"数学寻宝记",让学生寻找不同形状的建筑物,测量场地距离,计算绿地面积[2]。家长也积极参与,记录购物清单与菜谱配料以及房屋装修等生活场景中的数学元素。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被整理成情境资源库,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实践显示,基于生活素材的教学,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显著提升。

2.3情境应用的多元化转换

"童话王国"主题让图形学习充满创意和想象,学生制作城堡模型,运用了长方体与圆柱体以及棱锥体等立体图形,在实践中加深对几何特征的理解。当"小小建筑师"时,利用纸盒与积木搭建各种几何体,体会图形的空间关系[3]。组织"数学集市",学生自主设计商品价格,在买卖游戏中练习四则运算和估算,开展"数学心理游戏",通过趣味性数字谜题培养逻辑思维,这些丰富多彩,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3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3.1《数的认识与运算》单元教学实践

"欢乐小店"主题让乘除法的学习充满趣味性和实践性,学生分组开设文具店与零食店以及玩具店等不同类型的商铺,在制定价格与计算总价以及办理找零等实际操作中自然运用乘除法。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时,从简单的文具买卖开始,如一支5元的铅笔,买12支需要多少钱;进阶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批发问题,比如84元的文具要平均分给4名同学,教师设置递进式任务,让学生从单一运算逐步过渡到解决混合运算问题。课堂实践数据显示,90%的学生能够正确完成基础运算题,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商店经营这一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不仅掌握了运算方法,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期末测评中,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传统教学提高了。

3.2《测量与统计》单元教学实践

"校园运动会"为重量单位学习提供了真实场景,在运动会筹备阶段,学生通过称量体重与测量跳远成绩以及投掷器材重量等活动,直观体会克与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负责运动会餐饮工作时,要计算食材采购重量与包装食品数量,制定配送方案,自然理解了单位换算和数据统计。制作"运动会数据墙"环节,学生收集各项比赛成绩,运用条形图与折线图展示数据,分析比赛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还掌握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课后调查显示,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单位换算,学生掌握了统计图表的绘制和解读技能。这种基于真实活动的学习,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3.3《图形与空间》单元教学实践

"校园艺术节"让图形的学习融入艺术创作,在设计班级logo时,学生运用旋转与平移等方法创作图案,理解了图形的运动变化规律。制作对称剪纸作品时,通过实际操作深化了对轴对称的认识,布置教室环节中,测量黑板与布告栏面积,计算装饰材料用量,把长方形面积计算应用到实处。规划"艺术长廊"布局时,要合理安排展板位置,考虑参观动线,在空间规划中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各类图形特征,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将数学融入艺术创作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测评显示,学生在图形与空间单元的得分率提升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

结语

主题情境构建是提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通过实践探索发现,目标导向的情境设计与生活化的资源整合和多元化的应用转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的主题情境,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未来将进一步探索主题情境构建的创新模式,为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3(05):78-80.

[2].李明.基于学生发展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03):45-47.

[3].王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3(0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