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蒋笑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中共疏附县委党校 844100
202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第一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即“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里出现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新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一、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 四) 文旅优势
(一)在新发展格局方面
我国正大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主导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新发展格局为新疆高水平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带来重大机遇。不过,我们仍要清醒认识到,新疆融入这种循环的程度不足,产业链长度短,产业集群还存在不足,产业集中程度有一定差距,新疆各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现实需求的倒逼使得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大有文章可做。
(二)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
新疆的人才培养与内地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很多行业领域,高层次、高科技人才匮乏,这体现在科研与专业技术领域,总体来看,数量与质量都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在人民生活水平方面
新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不过,经济发展基础尚弱,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群众增收渠道少,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南北
疆发展不平衡,城乡与发展不均衡,农村农民收入增长慢,只有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经济规模,经济效益才能实现。
二、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实现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指出:“要充分发挥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资源与产业在国家经济大局里的重要作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已经给新疆的经济发展指出了方向,那就是大力发展自身特色优势产业。
(一)资源优势
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布局,包含着全国 38% 的煤炭、 30% 的油气以及 40% 的风光资源。这种“黑金”与“绿能”的共生特性,赋予该区域独特优势,使其成为国内唯一能够同步且规模化开发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地区。新疆有准噶尔、塔里木、吐哈三大油气盆地,油气埋藏深度大多超六千米,超深层资源在全球占比领先。2024 年新疆的油气产量当量达到了 6664 万 吨,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原煤产量达 5.41 亿吨,外运量超过 1.4 亿吨,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国主要产煤省区之首。页岩油开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吉木萨尔地区已成功构建起国内首个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达到百万吨级别。
(二)区位优势
新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与八个邻国相邻,且设有 20 个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我国深化对外开放、推进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进程不断推进,新疆由此已由边远地区变为核心地带与枢纽地带,成了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从新疆喀什南行经喀喇昆仑公路,连通巴基斯坦,再经巴全境抵达印度洋沿岸的瓜达尔港,形成重要的中巴经济走廊。这一走廊既通向南亚地区,也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部分。
(三)政策优势
新疆是国家战略要地,这些年在政策支持上优势明显。特别是像自贸试验区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就业保障这些方面,都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多套政策叠加起来。一是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赋予新疆更大改革自主权,重点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贸易便利化、特色产业培育(如能源化工、现代农业)及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目标建成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二是能源与农业专项扶持:国家能源基地建设带动石油化工、新能源开发等产业链投资,2025 年央企计划投资近 9000 亿元,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产品加工升级(如棉花产量占全国 92.2% )享受补贴和技术支持。
新疆自然景观那般壮丽、神秘,很出名。天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等,相互交错地分布着,造就了众多壮丽的雪山、冰川、草原及湖泊。 喀纳斯湖、天池、赛里木湖、白沙湖这些湖泊很清澈,水波荡漾,是游客竞相打卡的热门景点。另外,新疆的沙漠、戈壁等独特的地貌,也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来探索。同时新疆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像古建筑、石窟、壁画、雕塑等都包含在内。
三、新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现路径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个系统工程,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急忙,也不能照着其他省份的模式走。新疆需秉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为切入点,全方位规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一)构建高质量人才队伍,为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新质生产力显著的特点是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关键要素与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的驱动。所以,得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优先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促进人才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促使人才要素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人才要素基础。
(二)增强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石
在全国68 种旅游资源类型里,新疆有56 种,占比超 83% 。另外,新疆的旅游景点大多分散地遍布疆界。赛里木湖推出直升机游览体验项目,除了乘坐直升机观光外,还推出滑翔伞、动力三角翼、热气球体验等项目,满足游客不同的低空飞行体验;新疆阿勒泰市阿尔泰山野雪公园启动了直升机滑雪项目;阿克苏举办中国通用航空飞行大会,着实很好地满足了航空爱好者对航空体验的需求。
(三)抓住新疆创新关键,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新疆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所需的科技创新,并非一般性的创新,而应是基于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及颠覆性技术的重大创新,这些创新需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重大科技创新,才能让经济社会发展深刻且持久地变革。我们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链短板、“卡脖子”技术、关键零部件、未来技术等开展有组织的研究创新工作,借助国家的力量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鼓励支持细分行业里的企业,像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类的,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创新攻关这一块发挥重要作用。
(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制度支撑体系
大胆地进行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就能构建出要素聚集、开放合作、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生态系统要全面激活各类科技资源,像政府管理科技导向、资金要素投入、政产学研用联动、人才发展流动、科技改革创新示范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这些方面,都得全面激活。给予北京、深圳等城市联合打造一批“飞地”,像新疆企业研发创新中心、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产业离岸孵化中心之类的。
总的来讲,新疆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疆要以产业文明建设为导向来推动产业发展,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达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这会给新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予以坚实支撑,也能为其他地区及全国在生态产业发展方面提供有用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