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刍议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

作者

祖喜银

吉林省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校 1304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高中生物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

当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中生物教师未能认识到创新性改革的必要性,仍沿用传统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学科知识点,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科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纠正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错误看法,推动学生的创新性发展,以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中生物教学问题

1.1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往往对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仍保留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理念,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的内在含义,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将生物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此外,教师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不足,也会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扎实性和日后的深入学习和探究造成影响。

1.2生物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待更新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部分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和理解这种变化,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如“灌输式”“填鸭式”等,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拓展,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难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不能有效地解决课时少而教学内容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无法及时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验,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刍议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2.1通过微课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对于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微课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生动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方式,将新课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此外,微课还可以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例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案例讨论等,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来引入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精心设计的微课视频,以动画形式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各个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接着,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在微课结束后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例如“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在细胞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并探讨这个问题。这种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2.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义非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生物的正确认知,优化个人参与到社会生物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可对社会生物活动进行理性判断、客观解释,并形成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担当和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从学生对生物的认知这一角度着手,通过深入开发生物教材中可以展现出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对该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加工,最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让学生通过生物的学习,了解到自己作为社会公民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例如,当教师介绍有关基因变异等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积极宣传近亲间不可通婚,讲解到艾滋病有关知识时,要让学生了解艾滋病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发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在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力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以将生物知识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同时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

2.3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思维意识

首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生物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许多生物现象和问题均源自日常生活,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讲解“细胞呼吸原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新鲜的水果蔬菜储藏在冰箱中可以保持新鲜?”“为什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这些问题不仅富有生活情趣,而且能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培养科学思维。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应具有挑战性。适度的挑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讲解基因重组时,教师可以提问。“基因重组是否意味着基因种类的增加?”该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答案。这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是一门对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的课程,在新高考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不仅要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他们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露.三新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思考 — —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8,(6).

[2] 蒋雯婧.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2020,(94).

[3] 陆敏刚.基于育人方式变革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2019,(19).

[4] 李小林,任尚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