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重构与反思

作者

秦茹

河南省工人文化宫 省市:河南郑州 邮编:450000

摘要:随着网络的推广与普及,其便利性与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特点使得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但同样也影响着群众文化与文学价值观,主要是因其形式的多样性在提高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干扰着文学的发展动向,对此还应当及时分析其原因所在,并进行反思。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重构与反思,具体如下:

关键词: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文学价值观;构建与反思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文化与文学的有效融合

(一)文化与文学碰撞下的相互影响

在深度分析后可见,网络时代对于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化发展趋势。而各类文学的创造均需借助文化丰厚的底蕴来完成,包括历史传统、习俗信仰等,为作品提供了相应的素材,并且在主题设定、表达的形式方面均受到文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因其有着信息获得实时性、共享性特点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均提供了较大便利,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也有效促进了各文化的交融,虽然可为文学创作提供更多的资料信息作为参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文学作品在主题方面逐渐倾斜全球化与跨文化视角,而这也充分体现出网络时代让文化的表达更为多元化。

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可帮助其深入地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够为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提供助力。而在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群众可从文学作品中掌握各时代的文化特征,网络时代各类文化信息以碎片的形式展现,并且在内容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而这也均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有效体现。各文学作品均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其通过叙事、对比、拟人、比喻等方式对人物、景物与环境进行描绘,从而营造出更为真实画面感,充分展现出当代社会的复杂与多样化。网络本就有着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各类文学作品在流行上并无具体趋势特点可言,但在对其内容进行阅读后可见,其多围绕社会变化展开,并精确地捕捉到各类动向,并充分表达出个体感受与经验思考。

而网络时代对于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同样也在传播与接受度方面得以体现。网络平台可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多种途径,有效突破以往的局限性,这也可以使得文学作品可吸引到不同类型的读者,在群体方面呈现出广泛性。在该形势下,文学作品在影响度方面大幅提升,而且对文学与文化形式的融合有一定推动作用。读者在阅读各类文学作品时更为地便利,且涵盖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读者的文化视野得以有效拓宽,这也让文学作品在进行创作时更为地重视的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其包容性[1]。

(二)借助新媒体实现文学创作与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文学作品的创作以及传播形式方面均发生较大变化,各类平台的参与也增强了其互动性,给予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感,如在对作品进行传播时,微博、抖音以及微信均表现出相应的价值,渠道更为多元化。如现阶段部分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会将各类作品在公众号中发布,读者在阅读时间方面不具有限制性,通过关注可及时获取其最新作品,而且还可在评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与作者实现互动交流,作者会及时汲取建议并在下一期作品中展示。如作者月影梧桐开设了公众号,以连载的方式定期地更新作品;作家莫言推出个人公众号,定期发推文、音频与图片,并与粉丝建立互动关系。微博作为一种具有社交性质的平台,其在文学作品传播方面速度更快且有着覆盖面广的特点,如南派三叔在微博上连载《盗墓笔记》,并发布有关作品的最新动态,获取更高的关注度,其在故事节奏方面把控较为娴熟,而且独特的氛围、离奇的场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让读者充分沉浸其中,这也使其整体曝光度较高。抖音是近些年来新崛起的社交平台,文学作者可利用抖音来完成作品宣传,粉丝可发表对作品的评价,并与其他粉丝展开交流,这也为文学创作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

(三)网络文化对文学创作提供的机遇

文学创作还应适应当前网络文化所蕴含的各类特点,如其开放性则需作品中应当有效表现出社会形式的复杂性,让各群体均能够从中获得共鸣;而且网络文化可为读者与作者之间提供交流桥梁,因此这也使得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更为地关注读者的体验感,并通过多样的形式提升其整体参与度。同时网络文化流行性以及即时性特性就要求该文学作品能够在社会发展趋势方面表达更为的直观。这也充分揭示了网络时代下对文学价值观所带来的挑战,但同样也为文学、文化的发展提供机遇,促进其多元化构建[2]。

二、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具体反思

(一)消费倾向的改变与商业化动向性风险

在互联网作用下各社交媒体也从中获得可观的利益,主要依赖于信息传播速度与范围的提升,而多数平台为能够增加收益,会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根据群众的点击率对各类作品进行针对性曝光,尤其是一些具有娱乐性质的内容,但此类内容在文化深度与价值方面较为缺失,无法起到正确引导作用,长此以往使得网络文化中各类内容呈现愈发庸俗,不利于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且影响到其价值与审美观念,这也是网络文化消费倾向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与此同时,同样也需对商业化风险加强关注度,调查来看,网络平台会通过浮夸以及误导性信息来有效用户,该方式直接损害群众的基本权益,给网络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目标的实现造成较大的干扰。

针对以上各问题,还应当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予以改善,如国家相关部门应强化网络文化的监管工作,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其朝向正确方向发展,对网络文化市场机制进行改进优化,使其更为地完善,确保能够在具体管控中发挥出最大效用价值,促进网络文化规范性及整体质量的提升。而且在内容宣传与曝光方面,应深挖更具有深度及价值的文化与文学作品,为其增加曝光率,使其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展示,促使群众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强化公众文化素养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3]。

(二)文学作品质量与深度保障度下降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为各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提供了一定契机,而在此期间部分作者为能够紧抓流量,获得群众更高的关注度,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常会忽略深度,文化价值并未体现,致使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文学作品本就是对现实社会的探索与反思的一种表达形式,其应具备启发与价值传递作用,但现实则为文学作品只有在迎合市场下才能得以流行,不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针对于此,还应当构建多部门协同的文学生态形式,对各类文学作品展开全面审核,制定质量准入制度,评估其价值观与文化价值。同时还应当严查点击率暴增的作品,若在内容方面并无深度可言则需减少曝光度或予以屏蔽,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作者创作质量水平。

(三)群众文化的具体责任及使命

针对于网络时代对群众文化及文学价值观所带来的挑战,公众还应当对文化传播真正的意义进行思考,充分了解其价值所在,反思在该时代下文化与文学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同样网络文化需真正地发挥自身价值所在,应承担文化传播的任务。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切勿受到时代需求的影响,应保证具有思想性特点,真正地做到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从而才能推动群众文化与文学价值观得以健康稳定发展[4]。

结语: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而这也使得各文化价值得以有效展现,但网络文学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动向发生改变,对此为确保文学的社会功能得以全面发挥,还应当及时改变文学作品创作形式,并重视其深度与质量,从而让文学价值观得以丰富。

参考文献:

[1]刘雨桐,郭婧. 公共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提升作用探析——以高密市公共文化馆为例 [J]. 新传奇, 2024, (21): 120-122.

[2]陈海龙. 群众文学理念的基层实践及其文学意义——一个县域文化馆的民族志 [J]. 四川戏剧, 2024, (02): 128-133.

[3]焦凤梅,李粉丽. 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与文学价值观的重构与反思 [J]. 中原文学, 2024, (06): 12-14.

[4]李刚. 文学艺术创作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性 [J]. 艺术品鉴, 2020, (30):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