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尿毒症伴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陈凌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241000
摘要: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所致,尤其是对尿毒症患者来说尿毒症毒素对肠道的刺激及破坏作用会导致患者的肠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加上尿毒症患者自身肾功能不全,肾脏对胃泌素的灭活减弱, 致使胃酸分泌明显增加, 使得机体内环境相对失衡,进一步加剧对患者胃黏膜的破坏。同时尿毒症患者的凝血机制也会出现障碍,导致血小板消耗过多,最终造成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的发生。因此,临床上为减轻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带来的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生活指导,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针对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及病理生理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这对于保证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例经及时诊断及有效护理措施后出血停止,并顺利康复出院的尿毒症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尿毒症;消化道出血;护理治疗
1.患者一般资料
1.1基本资料
男,65岁,入院时间2023年09月04日18时06分,诊断为尿毒症,消化道出血。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伴腹胀黑便,伴恶心呕吐,无咳嗽,无发热畏寒,无胸闷胸痛,今日患者出现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黑色血凝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就诊,入院时患者检查结果显示血常规+CRP:血红蛋白50g/L,床边彩超:慢性血吸虫性肝脏纤维化,餐后胆囊、胆囊结石可能,脾大,双肾弥漫性回声异常、双肾囊肿、双肾钙盐结晶,急诊拟“消化道出血”收治入院。
既往病史:尿毒症病史21年余,长期规律透析(每周1,3,5),既往血吸虫性肝硬化病史,脑梗病史,近期服用银杏叶片,甲状腺手术史。
1.2临床诊断
入院体检时患者神清,精神一般,表情自如,面容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毫米,对光反应灵敏、双肺呼吸音清,皮肤温度适中,T 36.3℃、P101次/分、R18次、BP89/65mmHg。同时对患者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70分、Braden得分17分,管道滑脱风险得分5分。另外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活以及床边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 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1.63×1012/L↑,尿素19.6mmol/L↑,肌酐837.7umol/L↑,慢性血吸虫性肝脏纤维化,餐后胆囊、胆囊结石可能,脾大,双肾弥漫性回声异常、双肾囊肿、双肾钙盐结晶。将以上数据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结合,初步诊断患者患有尿毒症伴有消化道出血疾病。
1.3治疗方案
本次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具体包括:使用氨基己酸对患者消化道进行止血、使用奥曲肽来抑酸抑酶,使用艾司奥美拉唑来充当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
2.护理措施
2.1无抗凝剂透析的操作与护理
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时,要严格按照无抗凝剂透析的操作规程进行,透析前用0.9%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加肝素12500单位,进行密闭循环30分钟,保证管路通畅,并进行充分引流。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体外循环前, 必须将预冲的肝素盐水全部排走,若患者存在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则不用肝素预充。另外在患者进行无抗凝剂透析时,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抗凝剂透析的操作规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及血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透析器颜色的变化,如透析器颜色发黑,说明有凝血的可能,可停止透析,必要时更换透析器。
2.2消化道出血护理
针对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为患者进行药物止血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在出血停止后及时采用静脉输血方式为患者补充血容量,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针对患者因身体供血不足出现的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吸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等方式积极进行治疗。另外为便于及时为患者补充血液,可以提前为患者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从而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内进行补充血容量。
2.3消化道大出血预防护理
医护人员需要严格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出入量,同时要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患者的大小便情况,一旦发现有呕血、黑便等症状发生,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另外应当加强巡视,定期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四肢湿冷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出现,并24小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此外医护人员应当提前告知患者消化道再次出血的临床表现,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再次出血的危险性,以便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当出现再次出血征兆时可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救治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2.4疼痛护理
由于该患者患有胃窦溃疡,因此消化道出血情况会加剧其身体疼痛,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做好相应的疼痛护理工作,一方面要在患者身体上进行相应的止痛治疗,例如可以为患者使用止痛类药物进行止痛治疗,或采取注意力转移法、呼吸调节法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同时为了避免患者疼痛加剧,在移动患者时还需要小心,避免患者的身体受到二次伤害。
2.5饮食护理
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经过相关止血治疗后未见出血时应当为其补充营养物质,提高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与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此时应当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进行饮食,同时在为患者准备食物时应当选择易消化、细软且富含铁与蛋白质等物质的食物。同时针对尿毒症患者因胃肠粘膜破坏,极易出现胃酸过多而发生胃粘膜糜烂及溃疡等情况的特殊性,应对其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使患者在进食时注意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少吃生冷、辛辣刺激食物,禁烟酒,以促进胃肠粘膜的修复。最后还应注意患者饮食方面的搭配,避免出现高糖、高脂肪、过烫、过硬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引起消化道再次出血情况的发生。
3.临床反思
尿毒症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肠道格外脆弱,再加上消化道出血本身就属于高危病症,因此为降低患者消化道出血带来的危害,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尤其是对于尿毒症伴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及时地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全面评估,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另外尿毒症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判断出血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疾病的预后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在本次对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在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了疾病的恶化以及并发症的出现。另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十分重视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在每次患者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都会对其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为患者后期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体现了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童若宇,罗正茂,童俊容等.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23,40(08):545-547.
[2]汪照函,郑雄,肖成望等.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胃功能的关系研究[J].江西医药,2023,58(02):143-145.
[3]曾庆义,周才芳,曾秀琴等.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09):1036-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