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共育模式下学前教育策略研究

作者

王名册

新疆喀什巴楚县阿瓦提镇中心幼儿园 843821

引言

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家园共育模式,重视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合作互动的关系,把家庭和幼儿园联系起来,把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双方优势,形成幼儿教育的合力,共同为幼儿提供优良且一致的教育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1 家园共育模式解读

家园共育指家庭和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助,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及实践方式。它强调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互补性,一致性,连续性,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共同育人、双向互动和以儿童为中心是“家园共育”的主要内涵,经过实践证明家园共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和增强教育的一致性有积极的意义。

2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地方,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园共育把家庭和幼儿园的资源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可以更好的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向是十分深远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园共育加强了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和合作,从而使家长渐渐认识到自身在孩子培育中的重要性,创建起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改良家庭教育品质。家园共育要建在互相信任之上。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许多形式,家长可以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和孩子在园的表现。这样教师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成长需求。依靠信任的沟通和合作可以加深双方对孩子的成长环境的认知,为共同教育奠定基础。

3 家园共育模式下学前教育优化策略研究

3.1 强化家园共育意识

对家园共育意识较弱的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解决。第一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在实际中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以及培训方式,让幼儿教师感受家园共育推进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开展教师家校沟通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把教师的家校共育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去。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对新时代家园共育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提升教师的家园共育能力。第二,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在家庭共育模式中家庭与幼儿园一样重要,作为教师需要定时给家长传达正确的育儿知识,强调家园共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作用,这样能调动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

3.2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以促进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活动属于家园共育形式,以亲子活动为核心,举办一系列好玩的亲子活动,增进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亲子教育活动也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跟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机会,让家长更好地去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因此,幼儿园要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真正地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就幼儿园组织亲子户外野餐活动而言,活动举办之前,教师须同家长一起筹划活动方案,选出野餐场地以及规划活动步骤;活动当天,家长同幼儿一同制作野餐食物,搭建帐篷,野餐的时候,家长和幼儿彼此分发食物,而且配合完成游戏任务。这次亲子野餐活动之后,家长与幼儿的关系越发密切,幼儿学会分享美德并且养成团队协作意识。家长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去感受孩子的快乐和成长。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可以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不但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幸福,使得亲子关系在活动中更加和谐。

3.3 完善家园共育顶层设计

第一,加强制度保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有关文件要求,规定好家长参与园所管理、课程建设的权力和责任。创建家园共育专项督导评价体系,把它当做幼儿园老师考核的一项指标。依靠制度保障,让教师去践行家园共育的思想。第二,建立组织结构。在现实情况之下构建三级协同管理体系,并将幼儿园家园共育落实到位。第一层次的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拟定区域家园共育政策、标准、评价方法,调配资源。第二层次是园所管理层,在这一层面负责执行开展家园共育相关工作,并且会负责协调组织一些家长委员会成员或者社区力量等。第三级班级老师组,具体进行日常沟通,亲子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第三创新增运机制。创新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常态化交流的机制。每月一次家长会、每学期一次开放日,每年一次家长代表大会,用企业微信,钉钉,智慧校园 App 等发布信息,反馈作业。对于个别特殊的孩子和家庭,进行一对一访谈,家访,线上咨询服务等等。双向互动的机制。家长参与课程共建(提出课程建议,参与活动策划);幼儿园给予家庭教育指导(开展专题讲座,推出微课视频,制作育儿手册);实行“家长进课堂”制度化,构建起“教师 + 家长”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模式对于学前教育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这两种资源整合起来,产生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并且加强家长同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合作,从而营造出更好的、统一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强化家园共育意识、开展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活动,做好家园共育的顶层设计,我们就可以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和效果,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陆平 .“互联网 + ”时代学前教育家园共育模式创新策略探究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4(24).

[2] 陈赛玉 . 用爱走进孩子内心——幼儿园亲子活动课中家园共育的实施策略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19).

[3] 闫慧娟 . 家园共育视域下学前儿童良好品德养成的实践策略探析 [J]. 家教世界 ,2023(10).

[4] 吴旻烨 .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小衔接教育策略探究 [J]. 华夏教师 ,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