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徐军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

引言

在当今教育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为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思辨性阅读,作为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手段,与学习任务群的理念高度契合。它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鼓励学生积极质疑、深入思考、大胆表达。

一、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

(一)助力深度理解文本内涵

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引导学生突破浅表阅读。传统阅读学生常浮于文字表面,而思辨性阅读借助任务驱动,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剖析文本。如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不再仅看外貌描写,还会结合人物言行、事件背景等思考其性格成因与行为动机。通过这样的深度探究,学生能挖掘文本隐藏的情感、价值观,真正领悟作品精髓,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为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筑牢根基。

(二)培育多元思维能力品质

学习任务群为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搭建了多元思维训练平台。在完成各类任务过程中,学生要运用逻辑思维梳理文本脉络,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作者观点,借助创造性思维提出独特见解。比如针对故事结局展开讨论,学生需思考不同发展走向的合理性,在思维碰撞中拓展思维边界。这种多维度思维训练,能让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深刻,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三)促进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意义重大。在任务完成中,学生需广泛搜集资料、整合信息,锻炼了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分享,提升了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撰写阅读感悟、小论文等,强化了书面表达能力。同时,思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字词、语法等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种全方位的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在语文学习上取得进步,更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储备了丰富的能力与素养。

二、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情境任务驱动,激活思辨兴趣

学习任务群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通过角色代入、生活化场景还原等方式,将静态文本转化为动态思维场域。例如在教授《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设计“小蝌蚪探险队”情境任务: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在模拟池塘生态中通过观察、推理、验证等环节,逐步揭开“妈妈去向”的谜团。任务中设置认知冲突点——小蝌蚪发现青蛙与自身形态差异巨大,引导学生从生物进化、亲子关系等维度展开思辨。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通过任务挑战性激发探究欲。如某课堂实践中,学生通过绘制“生物进化时间轴”对比图,发现青蛙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差异,进而推导出“环境适应”的深层主题,其批判性思维得分较传统教学提升显著。

(二)问题链递进,搭建思维阶梯

围绕文本核心矛盾设计阶梯式问题群,形成“表层理解—深度质疑—创新重构”的思维进阶路径。以《狐狸和乌鸦》教学为例,教师可设置三阶问题链:第一层“狐狸用了哪些方法骗取奶酪”,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第二层“乌鸦的虚荣心是否必然导致失败”,通过角色动机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第三层“如果乌鸦采用反间计,故事会如何发展”,鼓励创造性重构文本。某课堂观察显示,学生在第三层问题讨论中,提出“乌鸦可假装中毒引狐狸上当”等 12 种创新方案,其逻辑严密性与论证合理性远超传统问答模式。这种问题设计使思维训练从“知识记忆”转向“策略运用”,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顺应”的思维成长规律。

(三)跨文本比较,拓宽思辨维度

通过主题关联文本的对比阅读,培养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科学精神”主题单元中,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与《表里的生物》组合教学:前者通过“洗澡漩涡—地球自转”等事例论证“见微知著”的科学方法,后者以孩童视角记录“表内生物”的猜想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科学发现方法对比表”,从观察视角、论证逻辑、价值取向等维度展开分析。某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前者强调实证精神,后者体现想象价值,进而归纳出“科学探索需要理性与感性平衡”的深层认知。这种跨文本比较使思维训练突破单篇局限,形成“点—线—面”的立体认知结构。

(四)可视化工具支撑,外化思维过程

运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将隐性思维显性化,帮助学生梳理逻辑链条。在《草船借箭》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战略推演图”: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天气预测—船只布置—箭矢收集”等环节,通过箭头连接各要素,直观呈现诸葛亮“借东风”的决策逻辑。某实验班数据显示,使用可视化工具后,学生论证类作文的逻辑错误率下降,且能更准确识别文本中的因果谬误。在《田忌赛马》教学中,学生用“对策矩阵图”对比不同赛马策略,发现“下等马对上等马”的牺牲策略实为全局最优解,这种思维可视化训练有效提升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结语

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犹如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深度思维与丰富情感世界的大门。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桎梏,以任务为引擎,驱动学生在文本的海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辨。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情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成为主动的思考者与探究者。他们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文本肌理,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实现了从浅层阅读到深度理解的跨越。这种深度理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提升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领略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倪俐姝 .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 品位·经典 ,2025,(09):170- 172.

[2] 包海风 .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 ,2025,(03):82-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