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彭建锋

湖南师大附中 410006

本论文为长沙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策略研究”(CJK2022017)的研究成果。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为情境教学法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目标来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以此来作用于学习主体,让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并且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的方式。核心素养则是当下高中地理教学新要求,情境与素养之间的关键较为密切,地理核心素养等级划分均会考虑到情境,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对于学生深入学习、核心素养发展意义非常。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情境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可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却无法促进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而情境教学则能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借助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去学习,可以让课堂更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其中,使教学更智慧,更有趣。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法来教学呢?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展开研究,希望借此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

一、创设生活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日常生活知识,而在日常生活中又融合着许多地理知识,它们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抽象的地理概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地理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从而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人教版地理选修教材六的第四章“森林及其保护”一节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注意自己身边的绿化,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绿化程度越高,对生态环境有什么益处。从日常生活中的绿化到广阔的森林,从小到大,引导学生意识到森林保护的意义。接下来,教师再将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与教科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为森林的发展和保护提出建议,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加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上的知识和实际的生活融为一体,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让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增强,从而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更有趣

高中地理作为中学地理的高级阶段,其知识面宽广,教学时空跨度大,涉及许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如关于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规律的内容,都非常难懂。因此,在学习地理时,许多学生都会发怵。要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需要结合学生经验,改善外部环境,构建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现象,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从而刺激学生的身心,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多媒体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的图像,模拟演示动画,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活跃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吸收消化知识。例如,在“山岳的形成”一课教学中,鉴于该部分课文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先利用山岳模型引出教学主题,讲述断块山的概念和山岳基础知识。再利用多媒体展示褶皱、断层示意图,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褶皱和断层的形态,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接下来在大屏幕上演示我国著名山岳的视频,如泰山、华山、庐山、四大佛教名山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并利用多媒体播放科普动画《山是怎么形成的》,利用动画演示山岳的形成过程,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影响山岳形成和发展的内力和外因,认识到地壳变迁是有规律可循,是可以被认识的。如此这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趣更高涨,思考更深入。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是许多学生思考的宽度和深度不够,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而思考能力,是影响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加以分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桥梁,是思考的开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接受能力,设计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创新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质疑、探究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借助提问这门教学艺术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变得充满智慧,让学生深度思考,快乐学习。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课时,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区位条件、工业化进程讲解剖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如果疫情期间,要从北方运送一批防疫用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应该采用哪种运输方式?并给出不同的运输方式,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如此,从学生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思考和探究的动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四、增加学生的操作性,完善情境教学课堂

“动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测试学生的基础地理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突破自身固有的教育观念,把大量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并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有更多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高中地理知识含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化和吸收,从而使学生制作学习工具更加困难。为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起到辅助引导的作用,对学生制作学习工具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从而保证整个制作过程的顺畅。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也是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得以落实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课堂利用多样化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及深入思考,这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建构地理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国军.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2):33-33.

[2]夏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J].世纪之星——高中版,2022(16):0028-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