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重词义现象研究
冯渺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400074
摘要:本文拟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念,分析中文叹词“哦”和“嗯”的一词多义现象,以探究汉语中同一词汇为何具有多重词义以及如何理解和诠释意义。分析后获得如下认识: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具有系统性,需将同一词汇放入整个语言系统中来理解其意义;语言具有层次性,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坚持语言具有多层级性,构建词义的多层级系统决定了同一词汇可从不同层面理解其意义;语言具有功能性,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词汇可能要传达不同的功能,达到不同的效果。
关键词:词义;系统功能语言学;叹词;
前言
叹词是一个汉语词汇,为语法学术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常用的叹词有哈哈、哎呀、啊、哎哟、哦、嗯、哎等。中文词汇“哦”和“嗯”是被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之中,属于中文叹词一类。通过收集本人与家人朋友日常对话的语料,在细细分析这些语料后发现,无论是在哪个年龄阶层,中文词汇“哦”和“嗯”被使用的频率最高,并且中文词汇“哦”和“嗯”在这些语料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意思。
中文词汇“嗯”作为中文里一种常见的回答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首先就是大家熟知的意思。“嗯”表示应允或肯定,你说的某件事得到对方认可,对方通常会肯定性的回一句“嗯”来表达对方对你的认同。哦”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回答方式,它常常也表示我知道了,我明白了的意思。
1 分析
本人收集了本人与家人的日常通讯记录作为真实语料来分析在不同的具体真实语境中,中文词汇“嗯”和“哦”具体有哪些意思。首先来看词汇“嗯”的具体分析。
首先,中文词汇“嗯”表示认同,认可,是在对上文或者听到的话表示认同,或者同意。例如在以下这个句子中,上文表示一个人离家太远,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回答“嗯”就表示在对这句话表示认可、同意。
本人:嗯,你那里确实太远了.
但是当“嗯”被多次重复并且连着使用的使用,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强烈认可,比使用单个“嗯”表达的认可情绪更重,表示强烈的认可、同意某个观点,听话人和说话人的想法完全一致。
朋友:我不喜欢重庆,给人的感觉太密了,给人的压力有点大。
本人:嗯,嗯,嗯。
再来,“嗯”在一些句子中,没有具体的意思。“嗯”在有些情况下无实意,只表示停顿,当说话人突然不知道接下来应该说什么就会使用“嗯”来为自己争取一些思考的时间,例如以下这个句子。
孙女:哪儿要去哦。我那个,我就,嗯,要读书,去不成。
接着,在一些句子中,“嗯”被赋予了敷衍的语气色彩。意思是有时听话人可能对上文说话人所说的话持不以为然的态度,但又不好直接反驳,于是使用“嗯”来做一个敷衍的回复,表示自己听到了。
孙女:嗯,嗯,我就,到时候我爸给我多少我就给黎舒苒发多少。
最后,在句子结尾处使用的“嗯”通常表示对话结束,或者说是对话结束的一个标志。在以下这个例子中,“嗯”放在句子最后表示对话结束,不再多说。
孙女:嗯,好。那我,那我外爷生的时候我又打,嗯。
以上是中文词汇“嗯”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思,接下来分析另一个叹词“哦”的多重意思。
首先,“哦”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示了解,知道,就是对说话人所说的内容做一个回应,表示了解了,知道了,已经获取到说话人话语中的信息。
本人:我的意思是,如果它愿意要我,我就不读博了呀。
朋友:哦。
接着,在一些情况下,在句首使用“哦”表示对上文说话人提出的要求表示同意,表示听话人采纳说话人的建议。在下面这个句子中,重孙女在劝告或者说要求曾祖父多吃点饭,曾祖父回答“哦”表示同意。
外爷:哦,对,我孙娃,好,对对对对,那好了好了好了,哎呀。那就是这么了。
最后,在一些句子中,“哦”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哦”只有一个加强语气的作用。在以下的例子中,“哦”表示疑问,加强疑问的语气。
外婆:晓得的,又没去复,检查,晓得究竟好没好哦?
以上是对中文词汇“哦”的多重意思做了一个简单分析。
在上面的实例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本人注意。在同一个句子中,叹词“嗯”也表示不同的意思。句首的“嗯”表示同意,句尾的“嗯”表示结束对话。
孙女:嗯,好。那我,那我外爷生的时候我又打,嗯。
还有,在对话中所处位置非常相近的“哦”也表示不同的意义。第一个“哦”加强疑问语气,第二个“哦”表示知道,了解。
外婆:晓得的,又没去复,检查,晓得究竟好没好哦?
孙女:哦,你还是注意到点哦,外婆。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句子中,同一个词汇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在同一个对话中所处位置及其相近时,同一个词汇也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
2讨论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本体以及对与语言相关方面研究可以总结出三个关键词:系统性;层级性;功能性。
一,语言具有系统性。这里的“系统”并不是形式主义认为的所有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集合,是一种可进行语义选择的网络系统,当系统中的选择逐一实现后,便可产生结构。以一名儿童的原始语言为例,当他发出nà的声音时,意思是“我想要它”,“把它给我”;同理,当他需要某个东西的时候,他也能发出nà的声音,这就是原始语言系统性的体现。
二,语言具有层次性。在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一阶段,原始语言系统是一个由内容层和表达层组成的二层次系统,。在第二阶段,儿童的交际系统中开始出现词汇和结构。在第三阶段,正式进入成人语言阶段,其标志是语言系统中词汇语法层的成功进化。
三,语言具有功能性。在重新审视和分析儿童语言发展材料时,系统功能学派始终贯彻功能主义思想。以一名儿童的语料为例,他的语言发展完全可以说是受到功能驱动的,从原始语言的“微观功能”到过渡语言的“宏观功能”再到成人语言的“元理论功能”,充分说明了语言的功能进化特征。
3 结语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数千年来被智者哲人思辨争论却尚无广为认可的答案。系统功能学派虽未直接探讨这一哲学课题,但其核心理念以及相关研究依然可以为意义问题提供新的解释和研究的可能性。系统功能学派的相关研究不仅从意义进化视角阐明了语言和意义的本质,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奠定理论基础,而且对学习理论的建构也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丛迎旭,王红阳.基于语义变化的概念语法隐喻模式与类型[J].现代外语,2013,(1):33-39.
[2] 胡壮麟.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88-94.
[3] 林生淑.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的学术名词短语使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