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

岳彩云

阳谷县谷山学校

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成为教育重要任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理念,也回应文化传承与创新时代需求。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过分注重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价值,导致学生西化倾向与文化认同感弱化问题。探究旨在探索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路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国际视野下中国情怀。

一、分析背景,把握基础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英语教学具有深远意义。随着教育改革推进,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逐渐转变,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成为关注焦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育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强调中外文化交流体验。国际教育界对多元文化教学研究表明,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结合有助于形成完整认知体系;国内针对传统文化教育调查显示,学生对本土文化知识匮乏现象普遍,建立文化自信面临挑战。综合背景分析可见,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既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也满足学生全面成长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多重契合点。传统文化蕴含丰富故事素,如二十四孝、成语典故等,这些内容形象生动易于转化为英语教学资源,满足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传统节日活动如春节、端午节等具有鲜明特色,提供文化比较视角,通过中西节日对比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传统美德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可融入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分析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在内容素材、教学方法、价值引导等方面存在天然契合性,为有效融合提供可能。

二、选择内容,创新方法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相融合原则,选择恰当文化内容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具体可感知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宜选择色彩鲜明、形式生动传统文化素材。整合传统文化进入英语课堂可通过内容嵌入式教学模式实现,即将传统元素自然融入语言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同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此类融合避免生硬叠加,而应寻求教学内容与文化元素共通点,建立深层次联系。教师应当运用主题延伸法将教材核心内容与传统文化建立桥梁,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利用多感官刺激强化记忆,借助仪式感活动提升学习质感,结合实物操作促进深度理解,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培养跨文化意识。

以外研社三年级上册 Unit 2 My school things 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元素文房四宝与教学主题巧妙结合。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展示毛笔、墨、宣纸、砚台等传统文具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这些物品特点,如brushpen、ink、rice paper、ink stone 等 词 汇 学 习。 引 入 新 课 时, 设 计 Ancient andModern School Things 对比情境,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传统文具与现代文具差异,学习描述性形容词。核心词汇教学阶段,将pencil-case 与传统文具盒pencil box进行比较,介绍中国古代学生使用文具盒历史,同时学习相关英语表达。句型操练“This is my...”时,借助剪纸艺术让学生剪出自己喜爱文具形状,制作成中国风书签,在展示作品过程中反复练习目标句型。课堂活动 Shopping Game中融入传统市集元素,布置古代文房四宝店铺情境,学生分组扮演店主与顾客角色,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进行买卖交流。课后拓展环节设计 My Dream SchoolThings 主题创作,鼓励学生将现代文具与传统元素结合设计未来文具,用英语介绍创意作品,既巩固语言知识又激发文化创新思维,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双重目标。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体系,评估效果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完整体系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形成纵横贯通结构网络。纵向维度需按学段划分,低年级侧重具象感知体验,中年级注重文化背景理解,高年级强调比较思辨能力,构成螺旋上升知识框架;横向维度则需实现学科间有机融合,联结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系统构建应包含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实施体系、资源支持体系与评价反馈体系四大模块。课程内容体系围绕核心素养设定目标,精选传统文化主题融入各单元;教学实施体系采用熟悉 - 体验 - 内化 - 创新教学路径,让学生由浅入深习得文化知识;资源支持体系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传统文化资源库与实践基地;评价反馈体系关注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方式,促进持续改进。评估效果时应采用综合视角,关注语言能力、文化认知等维度变化,通过前测后测、作品分析等方式收集证据,建立学生文化素养成长档案,形成动态监测机制确保传统文化教学实效性。

以外研社三年级下册 Unit 3 Yummy Food 单元为例,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系统融入英语教学展现了完整应用路径。备课阶段教研组结合教材内容,确立中华美食文化主题,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表达喜好、描述食物设计文化渗透点,制定语言知识与文化素养双重目标,形成整体教学规划。课前导入环节创设 FoodMuseum 情境,展示饺子、月饼等传统食物实物或模型激发学习兴趣。词汇教学阶段引入 FourMajorCuisines 概念,通过图文并茂形式介绍川菜、鲁菜代表食物英文表达,扩充学生词汇量;句型操练“I like...”与“I don’t like...”时结合中国传统食物制作工艺主题,播放简短制作视频,学生描述制作步骤同时练习目标句型。拓展活动设计 ChineseFoodFestival 项目学习,学生分组调查一种传统食物历史文化背景,制作英文介绍卡片,课堂展示交流。课后评估采用多元方式,学生完成 My Favorite Chinese Food 主题绘本创作,描述喜爱传统食物外观、味道及文化故事;教师根据绘本内容评估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性与文化理解深度,记录学习进步情况。

结论:探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路径与策略,分析了背景基础、实施方法及系统应用。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既符合教育改革方向,也回应文化传承需求;科学选择文化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完整应用体系,建立科学评估机制,能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深入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更培养其跨文化意识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曹淑萍 .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J]. 教育界 , 2024(21):59-61.

[2] 陈艳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融合渗透 [J]. 校园英语 , 2024.

[3] 陈娅楠 . 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J]. 中华活页文选 ( 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 2023.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6.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