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画里画外,以美育人

作者

陈清发

福建永春县仙夹中心小学 362604

摘要:“双减”政策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跟进核心素养的教学时代已经到来。美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的核心观念。小学美术教师也应当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来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同时帮助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美术;作业

引言

“双减”政策背景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其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学不仅需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与技术,同时还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艺术情操,提高其人文情怀以及道德修养。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的课后作业应该以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能够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及其他相关技能为关键。通过完成高质量的美术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知识内容,同时还能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美术作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是学生在课余时间,由教师布置指导下的学习活动之一。通过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知识进行巩固与强化,可以进一步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美术作业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更是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步骤。

1 小学美术作业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

1.1 促进学生绘画水平和美术技巧的发展

通过绘画训练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还能提高小学生对艺术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绘画技巧。虽然课程安排有限,但通过学生的模仿练习,开展有关美术作品绘制工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绘画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美术的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就是来自绘画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绘画操作的认识,然后继续实践,自我消化。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绘画方法之后,才能够真正实现自身的发展。所以在小学生完成美术作业时,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创作功底,这是学好美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1.2 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图画识别、美术表现力,学生的审美、美术文化理解等等。其中,绘画是小学生学习美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因而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既有美术知识,又有美术技巧,还应对美术作品有所了解与审美,才能在美术作业的帮助下,以达到美术某种沟通能力与协同表现。美术作业是培养小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同学们在做美术作业时,可以根据不同时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以及对作品美术意义的感悟;也可以利用绘画工具,进行自由创作或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以此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通过平时的实践、访问美术馆、写生等,潜移默化中,提高个人美术素养。

1.3 加强学生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在对小学美术作业进行研究和设计时,为了贯彻“双减”方针,可以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比如,将美术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使美术作业更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从作业安排来看,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创造与实践,也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学习的高度,去领略人生与大自然的美丽,并以美术形式记录下来。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并能用艺术手法将它们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比如美术教师应该教学生掌握美术学习的有关绘画技巧、美术构图与色彩搭配等,并使学生用眼用心,在大自然里寻找美的东西,感受一下外界,促进美术学习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应指导学生运用画笔去描绘周围的事物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看不同时节的风景,赏春花的烂漫,赏金秋的收获,赏湖畔小船靠岸的悠然,等等,或欣赏外在广告和有关传媒海报等图案,以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思维的培养,感受世界之美。另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观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活动当中。

2 “双减”环境下小学美术作业的设计策略

2.1 有层次地安排作业,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如今,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依然受用的思想,即根据不同同学的爱好与特点,以安排不一样的美术作业,以及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等。但是由于目前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仍遵循班级制的授课制度。因此,在美术作业的设计布置上,不顾及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忽略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及发展水平,全体学生作业均匀式。学生先天遗传因素的差异与后天学习过程中在认知上的能力差别,导致每一个学生美术水平与美术素养都不尽相同。对同类美术进行研究,有些好同学常常能做到,但差生做不完。长此下去,学生间的分歧就越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将被挫伤,对提高其美术素养极为不利。所以美术教师的作业安排,应注意分层次、有针对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个性发展搭建舞台。

2.2 设计开放性的命题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小学生亦然。因此美术教育者,除需仔细钻研课程知识外,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世界、发现大自然的美,并且提高学生表达美的情感的能力。因此在美术作业设计研究时,应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将美术作业和我们的个人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联系起来,而非给学生布置些“闭门造车”的作业,要求他们在房间里打烊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把学生引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画笔记录这个世界之美,让学生开阔视野,放飞梦想。

结语

总之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作业总量及学习时间都有所下降,负担较轻,而作业质量要求较高。美术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作业内容应认真挑选、准确地照顾到不同绘画层次学生的需求。一堂高质量的美术课,不仅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思维品质,而且其作业形式更为多样。同时在美术作业的设计中,应兼顾学科与学科的衔接,对象意识鲜明,表达情景丰富,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曾振华.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合理设计[J].考试周刊,2015:29-29.

[2] 林春燕.基于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新课程,2018:205-205.

[3] 耿青.城镇化背景下小学新生源美术"作业设计"的四点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