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统领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林艳华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 (362601)
基金项目:本文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基于大概念统领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QG1452-265)阶段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以 “乙醇 乙酸 酯” 单元为例,分析高中化学大概念统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教师能力、重构内容、设计活动等改进措施,并展示实践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乙醇 乙酸 酯
教育改革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重点。高中化学传统碎片化教学难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设计顺势而生。大概念可整合知识,提升学生能力。以 “乙醇 乙酸 酯” 为案例研究该教学设计,极具典型性与现实意义 。
一、现状与挑战
1.1 大概念把握与运用不足
教师对大概念的理解停留在文字层面,在“乙醇 乙酸 酯”教学中,不能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有机物间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相互转化”这一大概念灵活贯穿于教学始终。例如在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时,仅简单罗列其易挥发、与水互溶等特性,未引导学生从羟基的极性、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等结构角度分析,导致学生难以从本质上理解性质产生的原因,无法构建基于大概念的知识关联,后续学习乙酸和酯时,也难以举一反三。这种浅层次的教学使得学生只是机械记忆知识,一旦遇到需要深度理解和知识迁移的题目,便难以应对。
1.2 教学内容组织缺乏系统性
教学内容整合未围绕大概念展开,各知识点呈碎片化[1]。在教授乙醇、乙酸和酯的知识时,教师往往按教材顺序依次讲解,未突出官能团转化这一核心线索。比如在介绍乙酸的酯化反应后,没有及时与乙醇的氧化生成乙酸、酯的水解等反应建立联系,学生难以把握有机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在面对综合性问题,如设计从乙醇合成乙酸乙酯的路线时,由于缺乏对知识系统性的理解,学生便无从下手,无法将所学的孤立知识点串联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活动设计与大概念脱节
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未能有效支撑大概念的理解。以酯化反应实验为例,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按步骤操作,观察现象,记录反应方程式,却未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酯化反应中官能团的变化,以及该反应在有机物相互转化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小组讨论也常流于形式,话题未紧扣大概念,例如讨论乙酸和乙醇的用途时,没有从它们的性质以及官能团角度出发,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通过活动深化对大概念的认知,使得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基于大概念统领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
2.1 明确大概念与教学目标
确定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有机物间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相互转化” 为核心大概念,并据此细化教学目标。例如,让学生能够从官能团结构出发,解释乙醇、乙酸、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依据大概念,设计简单有机物相互转化路线,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将大概念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上。
2.2 优化教学内容组织
打破教材顺序束缚,围绕大概念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官能团转化为主线,先介绍乙醇中羟基官能团性质,通过乙醇氧化反应引出乙酸,讲解乙酸羧基官能团特性,再通过酯化反应引入酯的知识,并及时对比酯水解反应,强化有机物间相互转化联系,构建系统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体系。
2.3 设计贴合大概念的教学活动
在实验探究方面,对于酯化反应实验,不仅让学生操作观察,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中乙醇羟基与乙酸羧基如何反应、官能团如何变化,思考该反应在有机物转化中的意义。小组讨论时,设定紧扣大概念话题,如 “从官能团角度分析乙醇、乙酸性质差异及对其用途的影响”,激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活动加深对大概念理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教学活动对大概念理解的支撑作用 。
三、案例——以《乙醇 乙酸 酯》单元设计为例
课堂导入:课堂伊始,教师展示酒、食醋、水果、香水等日常物品。引导学生思索酒的香气与醉人缘由,是乙醇及其羟基官能团使然,羟基赋予其挥发性与特殊气味,还参与人体代谢。食醋的酸味源于乙酸羧基决定的酸性,水果香气由不同酯类因官能团组合差异散发。借此,学生初感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 这一大概念要点,察觉生活化学现象背后的官能团主导作用。
讲解乙醇:通过 3D 分子模型与动画,学生看清乙醇结构。剖析乙醇与钠反应,因羟基影响,氢氧键具活性,钠能置换氢生成氢气,凸显官能团对反应的决定作用。催化氧化时,羟基转化为醛基生成乙醛,展现有机物经化学反应实现相互转化,受官能团变化驱动。实验后小组讨论,从羟基与水分子中氢氧键极性差异,解释反应速率不同,加深对大概念理解。
讲解乙酸:对比乙醇、乙酸结构,突出羧基与羟基不同。学生实验体验乙酸使石蕊变红、与碱中和,源于羧基中羰基和羟基协同,让氢易电离显酸性。酯化反应实验,教师引导思考浓硫酸、反应条件对官能团转化影响,这是利用条件助力有机物转化。讲述酯化反应发现史,让学生领悟大概念在科学探索中的指引意义。
讲解酯知识:由酯化产物引出酯概念,开展酸碱水解对比实验。学生观察到酸性下水解慢,碱性下快且因酸碱中和促进水解。酯基官能团在不同酸碱环境断裂重组,实现酯向醇和酸转化,体现有机物相互转化及官能团核心地位。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凸显乙醇、乙酸、酯转化中,大概念贯穿始终。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时,教师对照大概念梳理乙醇、乙酸、酯性质与反应。布置作业让学生找生活中三者转化实例,如发酵食品制作,要求从大概念角度分析官能团变化与反应过程,将大概念用于实际,强化理解与运用 。
四、结论
大概念统领的单元教学设计对高中化学教学至关重要。以 “乙醇 乙酸 酯” 为例,教师把握大概念可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化学素养。未来,教师与教育部门需携手推动该模式落地,培育创新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梅,郭军民,周中高.学科大概念统领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实践——以“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5,(0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