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的文化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陈晨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中开展文化教学,是为了实现对学生良好文化观的培养,推动学生形成文化素养。对此,教师们需要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系统,推行基于信息化的教学评价和考核。

关键词:信息化;英美文学;文化教学

2000年修订的教学大纲中对英美文学课程做出了明确规定,认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对学习者英语文学原著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在于通过对文学批评基本方法的传授,促进学习者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重视英美文学课程,根据英美文学课程的本质开展文化教学,利用有机结合的语言教学、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达到学生综合性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

1 理论和概念移驾隐性课堂

信息化时代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得到了重大突破,不再只能固定在课堂上学习,而是任意时间,在任意地点,利用手中的信息化设备任意学习。教师们可以通过网络和新媒介,对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隐性课堂进行构建,于微信、钉钉等软件发布作业,指导学生共享学习资料。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开展文化教学之前,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根据课程的基础目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重视课内教学,也关注课外教学,于课外教学转移部分内容,联系信息化的软件,利用电脑软件等制作融合了文化教学的PPT或者微课视频,利用微信等交流软件给学生传输发布这些教学文件和视频,利用电子终端优化学生的学习。教师们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直接开展慕课教学,小规模限制性的在线讲解英美文学课程的文化知识,利用权威的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分享资源,让学生们多渠道获取知识,学习技能,树立文化意识。

2 以隐性课堂导入显性课堂

传统课堂中的导入部分时间为十分钟以内,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此时,教师们了解英美文学课程中文化教学的特性,了解信息化技术设备的作用,而后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展开文化讲解,凭借多样化的导入形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全方位调动。英美文学课程中,大多数教师会介绍《贝奥武甫》,只是《贝奥武甫》对学生而言终究语言比较晦涩,理解难度较大。此时的教师们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前下载好由原著改编的电影,以隐性课堂导入显性课堂,让学生们课后选取时间,在信息化设备上下载视频,观看电影,并结束电影分析故事情节。教师抓住显性课堂的特点,让学生们以图片口头复述情节,巩固情节内容,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早期的英美文学,说明该故事的主题、文学意义和文化启示。同时,教师们多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展示学生们喜爱的公众人物,且播放有这些公众人物的短视频,导入课堂主题,讲解其中的文化知识[2]。这样帮助学生们了解课程知识,使其产生文化认同,在英美文学的理解掌握中深刻理解文化,记忆文化。

3 双驱联动翻转课堂

后慕课时代下,教师们应当积极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介,全面构建英美文学的翻转课堂,于传统的显性课堂和全新的隐性课堂上落实文化教学。隐性课堂上,教师们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翻转课堂,指导学生们对蕴含了丰富深刻含义的作品自主阅读,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认真体会,仔细讲解。阅读结束,登录信息化学习平台,撰写读书报告,提交报告,由教师作为主体,于在线教辅系统批改学生的报告,实施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这样是为了利用信息化技术深化学生的英美文学和文化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研究创作能力,是为了促使学生们梳理感性认知、提炼和修正理性认识。

显性课堂上,教师们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以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焦点,开展相关的文化教学。教师对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皆参与相关的活动,观看教学视频,以口头形式论述报告,评论报告。教师以迂回的模式指导学生自学中解开疑惑,以你问我答等方式让学生们找到答案,回答问题。这种解惑方式虽然给学生制造了一定的压力,但也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动力,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推动学生学习。另外,教师们抓住学生的区别,点亮学生的职业技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在趣味活动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以增强的创造力一起点评知识,检测技能,理解知识。从建构主义来看,这样能让学生们于信息化背景获取知识,加工知识;于显性和隐性交流学习中完善体系,修正知识,形成个性化认知。

4 合理的考核方式作为后盾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们要想于英美文学课程中落实文化教学,需要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动态变化给予关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构建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教师们对学生的能力多方面考查,布置作业,降低学生的压力,以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学生们可以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测试,可以小组演示创意写作[3]。期间,教师们设计网络测试系统,设计一系列与英美文学和文化相关的习题,学生们在网络上完成习题,回答问题。教师再利用相关测评系统审核答案,补充和完善测试题库。哪怕是结束教学,学生的期末测试,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方式,以开放式的论文写作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优化针对学生的文化教学。甚至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文学赏析,深度剖析该作品,创作一篇作文,说明自己的赏析过程和感想,分析其中的文学含义、文化内涵等等。如此形式的期末论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5 结语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实中,教师们应该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落实文化教学。藉此实现外语教学的语言文化和社会人文目标,通过多维立体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何金.谈信息化网络辅助教学下英美文学课程中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30-31.

[2] 高蓉.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改革思路[J]. 亚太教育,2021(9):167-168.

[3] 李玉,高建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以《哈姆莱特》和《瓦尔登湖》为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1):43-47,53.

作者简介:陈晨,女(1995.8—),汉族,河南周口,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