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生兴趣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

作者

张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民族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学生兴趣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重点分析了学生兴趣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阐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提出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和情境创设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将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教师能够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文章提出情境创设与游戏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最后,本文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学生兴趣、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创新、实际生活情境、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老师,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动机。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面临学生的兴趣不足和学习困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效果,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学研究提出了基于学生兴趣的创新教学策略,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将探讨几种基于学生兴趣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包括实际生活情境的结合、情境创设以及游戏化教学等方法。

一、学生兴趣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一)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对某个学科或知识产生兴趣时,他们会自发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兴趣能够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增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使他们不易分心,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研究表明,兴趣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深度学习,即学生不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表面理解,而是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必要前提,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数学学科特性与学生兴趣的关系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常常让学生感到难以接近,尤其是面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时,容易产生畏惧感和抵触情绪。因此,如何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应用、以及情境创设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其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产生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障碍主要表现为缺乏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对抽象概念的困惑以及对错误的恐惧等。这些障碍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和低效学习,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对数学的焦虑感,激发其探索和求知的兴趣,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与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动机和效果。

二、基于学生兴趣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

(一)通过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学生常常感到它与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场景结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课堂上枯燥的公式和运算,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和抗拒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实用价值的认识。

例如,在购物的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涉及商品价格、折扣、税费等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购物来练习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在旅行的场景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计算行程时间、距离、路费等,这不仅涉及到时间的管理,还需要学生掌握比例、速度、时间等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应用能力。又如,建筑和装修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可以参与到测量房间面积、计算墙面油漆用量、估算装修费用等活动中,在实践中运用几何知识、面积计算和预算等数学技能。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愿意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真实情境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二)情境创设与游戏化教学

情境创设与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将学生置身于富有趣味和挑战的数学活动中,能够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情境创设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或设定虚拟的数学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游戏化教学,学生不仅能在互动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通过竞赛、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其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游戏化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是要兼顾互动性与趣味性,通过合理设计任务、规则和奖励机制,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数学游戏、竞赛、团队合作任务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变得更加有趣,也能够提升其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新,通过情境创设和游戏化教学等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实际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与思维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志龙.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3):86-88.

[2]林寒.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2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