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创新策略

作者

胡吉祥

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27

摘要:“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本文结合“1+X”证书制度下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提出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策略及教学创新策略 。为后续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1+X”证书;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

1 “1+X”证书制度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

1.1 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课证融通”是指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国际认可职业资格标准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对接,将获取证书的考核内容与岗位能力融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资格证书。那么,如何构建呢?一是转变教学模式。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人才目标为核心,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式教学,转换课堂主角身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考核进行有效融合,最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二是优化课程设计。根据课程和资格证紧密联系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与教学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分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需求,给教学增加新鲜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企业案例为依据,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优化,使教学内容与真实岗位工作需求紧密结合。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学校可以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参与教学实施、开发教学资源(活页式教材),实现校企合作。学校可以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再学习,做到一专多长,培养一支创新型、复合型教师队伍。

1.2 构建“书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书证融通”是指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认可和相互转换。“1+X”证书制度下的“1”具有基础性、主体性特征,主要解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问题,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X”则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先进性特征,主要解决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强化、补充或拓展问题。“1”与“X”的融通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精髓与灵魂。那么,如何构建呢?一是优化目标。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为加大区域企业的调研力度,学校在准确分析专业面向岗位(群)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岗位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确保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和行业企业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二是优化内容。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与“X”证书相关的培训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中。三是优化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要实现从“基于教”到“基于学”的转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产教融合的学习情境,以企业项目、岗位真实任务为载体进行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践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文献观点的梳理总结,可以看出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均集中在“课证”和“书证”融通两个方面,而对于新型制度下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相关研究较少且仍处于探索阶段,缺少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2 “1+X”证书制度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2.1 在课程培养目标设置方面

学校应以学生为中心,统筹考虑课程体系育人与“X”证书技能等级要求,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岗位能力要求作为对应课程目标的基石,对接“X”证书标准、技能竞赛项目标准,对重合部分进行匹配,对缺失部分进行补充,形成与“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相匹配的课程教学标准。

2.2 在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方面

应注重“1”与“X”两种证书的有机融合,确保在夯实“1”的基础、提升“1”的内涵和价值之上,保障“X”目标的实现,以形成对原有专业素养、知识、能力的超越。在原有“岗课赛证”零散对接的基础上,按照赋能不加负担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课程作为载体,组织对应学科的科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对比分析原课程内容与对应“X”证书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梳理出重合部分及缺失部分,重构新课程内容;选择关键切人点,将各级竞赛内容进行教学改造,将教学资源嵌入到课程内容中,解决课程、“X”证书、大赛内容零散化的问题。

2.3 在课程结构重组方面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1”是基础,“X”是“1”的强化、补充和拓展的原则,夯实基础课程,强化核心课程,满足方向拓展课程(“X”证书)和对应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调整方向,拓展课程开设顺序,重组“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结构。

2.4 在课程实践方面

以现实工作任务为驱动,选择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云班课等教学平台开展以小组合作为核心的“四环六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岗课赛证”融通的教材开发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优化教学载体、改革教学组织形式,采用“走班制”实现“自助餐”式考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整合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室等资源,运用“教学、培训、竞赛、考评一体化统筹”模式,解决教学资源不足、学时不够、个人发展需求不同、学习负担重等突出矛盾,实践“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下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活动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不断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与“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最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寿冰.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2] 李林蔚,林检,黄凯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1(9).

[3] 边媛.“1+X”证书制度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实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