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
马杰
江苏省徐州市传媒集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当今社会,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采用开架书库,让读者感受到选书的方便和自由,不仅提高了资料利用率,还将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越发强烈,这成为推动我国图书市场持续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实施开架借阅过程中,图书随意存放、图书破损等问题接连发生,压缩了图书借阅周期,增加了员工劳动强度。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旨在为图书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优化路径
1 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现状
1.1 落后的运营模式
虽然很多领域公共图书馆的运营引入了信息化设备和智能化设备,但技术手段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公共图书馆的运营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根据新时代读者的实际需求,公共图书馆运营投入不足,不能实现图书馆整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仍以人工管理为主。一些公共图书馆管理系统复杂,信息技术、智能技术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使得图书馆运行和公共服务效率低下。
1.2 管理人员专业度有待提升
大量研究表明,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管理人员短缺、现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更新缓慢、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地方文化部门,身兼多岗,不能有效完成图书馆图书管理任务,严重影响着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另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服务,而不是商业机构,但部分图书馆服务意识不高,管理者综合素质较差,缺乏先进的服务理念,公共服务质量难以提升。[1]
2 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优化策略
2.1 升级图书馆资料内容
现代人对图书馆的需求是有限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实际需求与现有知识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公共服务场所,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提供图书借阅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人读书学习。现在的公共图书馆资源大多只注重概览和快速获取基础知识,而没有深入挖掘知识,使得公共图书馆无法满足现代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注重数量与质量的结合,只有符合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图书资料才能为公众所服务。
2.2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可以显著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管理人员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掌握各种管理技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增加激励政策,提高薪酬水平,给员工充足的发展空间,有效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快速提升整个队伍的业务素质。
2.3 加强重视力度
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投入呈正相关。相关政府应转变观念,积极扶持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主动与市场接轨,构建稳定经济增长机制,优化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也需要与时俱进,实时更新书籍,吸引人们阅读书籍,并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因此,图书馆管理必须确保和落实充足的资金,以确保服务质量和活动顺利开展。
2.4 设置分类书架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国内公共图书馆的数据获取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合理设置书架,打造充足的储存空间,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另外,公共图书馆整理与当前社会发展、时尚潮流相关的书籍,在线列出热门图书清单,并不断更新、整理,让读者在方便的时间阅读书籍,也方便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管理。[2]
2.5 加强信息化建设
图书馆管理应转变资源建设理念,改进资源选储方式。传统图书馆往往只注重图书借阅服务,而忽视了信息检索、存储和利用的需求,只追求单一的功能和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用户对数据的要求很高,传统的文献收藏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数字化信息服务是适应这一变化的关键手段之一。图书馆应抓住机遇,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咨询服务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工作人员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各类数字资源进行系统的分类、组织、整合、分析和开发,搭建资源平台和知识库,提供信息参考咨询,对查询案例、博客、电子邮件、馆员日志、网络报告等通信工具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内容。另外,利用云技术打造智慧图书馆,可以为数据信息创建扩展提供支持,使得图书管理朝着高效、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6 开展考核评价
评价是在文化部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励员工工作和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绩效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不及格五个等级,根据个人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同时,向全体员工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其反馈进行调查,是评价公共图书馆管理者绩效的重要标准。
2.7 创新管理体制
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改革机遇,激发馆员积极性,明确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规范行为是实现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调动公共图书馆员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流程有章可循。公共图书馆领导要坚持勤勉尽责,加强对一线馆员的管理和教育,确保管理机制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图书馆运营人员应综合考虑自身发展优势和市场要求,建立全面统一的管理机制,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划分,更新图书馆组织分工,加强馆内外协调发展。
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图书馆需要及时调整其整个组织构成和业务流程,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环境。此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网上电子阅览室和虚拟阅览室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提供查询、跨馆存储、借阅预约等功能,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和发展自己的服务领域。
参考文献:
[1] 安相芹.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研究[J].采写编,2022,(03):191-192.
[2] 王丹.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路径[J].传媒论坛,2021,(22):146-148.
作者简介:马杰,1974年8月出生,女,江苏徐州,大专,技师,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现状及优化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