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德育渗透的路径

作者

刘洪波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在开展高中阶段的德育素养培养过程中,历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对学生的历史素养的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而且通过历史教学还能落实德育教育。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不少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师都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主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主,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引入德育思想,真正落实德育的渗透,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也能够为学生德育思想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德育渗透的路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传统文化;德育;渗透路径

引言

德育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应承担的必要任务。同时,历史学科在德育中具有的独特条件,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多样性与复杂化。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教育者,要着力探索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通过采用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这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1 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高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工具性色彩较浓。客观来说,历史教材在内容选取和架构设置上更加突显素质教育的特点,其中的德育素材本来可以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桎梏于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仍然把考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把历史教学变成应对考试的工具,对德育在历史学科的渗透不够重视。当然,并不是说教师以考试为教学目标是错误的,但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显然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进行考试内容的讲授、考试技巧的训练,那么根本无法进行德育的渗透,这是因为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观念的塑造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难度、更讲究技巧。此外,如果所有的目标都指向参加和应付考试,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此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显然就变成一句空话。

第二,部分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中要进行德育渗透,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德育则是要将学生塑造成具有当代精神和品德素质的人。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存在差异,在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格培养时,即使是同一历史内容的叙事评价,在不同的学生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立场不坚定,或者观点明确,但是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没有真正架好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最终出现对学生道德观念塑造不够充分的问题。

2 立足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内容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加强对教材的利用,将德育内容体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其它方面的培养。在高中历史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德育教育,将传统文化内容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育质量。将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升历史教育效果,促使学生文化传承与发展意识的形成。

例如,进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延续至今的手工业产品,如青铜、纺织品、炼铁技术等等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手工业占据了怎样的地位?是什么推动了手工业经济发展?面对流传至今的手工业,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说出自己对手工业的认识。通过这一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爱国之情。课堂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实现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3 注重历史情感的渗透,落实德育教育

由于历史都是发生在遥远的昨日,与今天的时间来相比已经很久远,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已经无法将历史的全貌展现给学生,不少学生对待历史很难感同身受,这样也就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在开展历史教学时,教师应当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目前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情感的目的,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并拥有正确的历史观。

例如,当在讲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一些融入一些传统文化来进行教学。当在讲解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相关的电影与录像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跟工地感受到当时的时局以及社会面貌,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对清政府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绪,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现在祖国的繁荣富强,使学生们产生自豪感。在近代历史中,依旧有不少可歌可泣人物,他们在反侵略斗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与青春,例如邓世昌,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不屈不挠,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殉国。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唤起学生们的历史情感,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得学生愿意在生活中碱性爱国主义,并且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渗透历史情感,落实德育教育,让学生们将这些英雄人物作为榜样,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落实德育教育。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提升,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 谢蕾.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德育渗透的路径研究[J].科学咨询,2021(18):289.

[2] 王霞.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德育渗透的路径分析[J].辅导员,2022(8):127-129.

[3] 马宝庆.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德育渗透的路径分析[J].文渊(高中版),2021(3):77.